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sansa2025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幸福是人生的根本目的和最终追求。为小学生提供幸福的学习生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他们的幸福观和幸福感因个人心智成长的原因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了明显改变。克服小学生的生存焦虑、空虚、疲惫等现象,帮助他们在现实生活里寻找生命的尊严,提升幸福感,则成为当前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

  一、我校小学生的幸福观与幸福感现状

  1.学生的幸福观趋于多样化和现实化,我们在学生中进行的随机访问就反映了这一问题

  在问到小学生“人生最大的幸福是什么”时,有的学生回答是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有的学生回答是有知心朋友;有的学生回答是自由自在;有的学生回答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一定的经济实力等。总的来看,大多数小学生把个人幸福与家庭幸福紧密结合了起来,同时他们也知道要好好学习,能够把幸福与追求美好的道德理想结合起来,自觉用道德标准来衡量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对社会中的弱者大多持有一种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家长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的幸福观也发生了一些偏差,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抬头倾向。

  2.小学生的幸福感偏低

  访问调查发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长辈给予他们过多的溺爱,使得孩子逐渐弱化了对幸福的感受。另外,现在中国的许多孩子普遍生活在学业的重压之下,尽管减负的口号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但事实上却是越减越重。从孩子跨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心理上就负载了沉重的压力,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非常单一的、封闭的,是枯燥乏味的,心情自然就十分压抑,往往就是这些情绪极易引发学生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疲惫和倦怠感。

  二、教育者应及时通过教育让学生获得并提升幸福感

  学生的幸福感来自于他与外部世界建立起来的亲切、友善的关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幸福、分享幸福、感悟幸福,学会回馈幸福。

  1.体验成功,感受幸福

  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功是一次发言后得到了掌声,一次作业本上得到了小红星,一次比赛后得到了奖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感受到幸福的存在。一是搭建舞台,如,“六一”儿童节期间学校可组织“校园吉尼斯”“校园才艺PK”等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保护,成功的幸福感也就随之降临。二是全面评价,通过开展个性化的评比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2.体验合作,分享幸福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学生在合作性课堂中更能体验到学习乐趣,体验到自我的价值,获得幸福。一是创设丰富的合作情境。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各种以合作为形式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达到学习的目的,培养团队精神。二是加强必要的合作指导。合作前,教师要帮助学生明确任务与目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如,班级举行手抄报比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小组后,教师要指导每个小组安排好组员的工作任务,搜集资料、编辑、美术、抄写,每一项工作都要人专门负责。当一项合作任务完成后,引导学生畅谈合作后的体会,在彼此的交流中,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幸福感。

  3.体验挫折,感悟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喜悦,要让这种经验迁移到个体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形成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一是在体育运动中克服困难、磨炼意志。每学年学校召开的春季趣味运动会和冬季三项运动会,就是让学生在竞技中感受运动的魅力,在汗水中磨炼坚强的意志,在付出中享受回报的快乐。二是在手拉手活动中体验艰辛、感悟幸福。暑假里开展手拉手夏令营活动,让城市孩子来到农村体验生活,与农村孩子一同吃住、一同学习、一同劳动,感受农村生活与城市生活条件的差异,感受农村孩子的艰苦与淳朴,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快乐,领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生活,关爱他人。

  4.体验感恩,回馈幸福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不知道爱别人,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如,母亲节即将到来时开展一次“护蛋”活动,在活动中感受母亲精心哺育孩子的不易。教师节时开展“当一天小老师”活动,体验教师工作的繁琐与辛苦。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活动,加深孩子对情感的认识,并在今后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去回报父母和他人,回馈幸福的生活。

  总之,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分享幸福;挫折中感悟幸福;感恩中回馈幸福,从而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塑造他们健康积极的人生。

  如何在德育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的幸福感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