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sansa2025

  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l 文献标识码:A

  传统文化根植于长期的历史过程,是经过不断积淀并升华而形成的思想和精神的结晶,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以及价值取向,体现了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大学生作为社会组成中的特殊部分,也难以避免地陷入了这种文化旋涡中。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影响。并期望基于对这种变化和影响的研究,探讨相关应对措施,为大学教育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的支持。

  1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传统文化就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且渗透于意识和行为之中的东西。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鲜活的展现,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传统是历史的延续,是文化形式化的结果,它随着历史的推进继续发展、变迁,世代相继相传。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指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中,历经千百年历史积淀、发展而形成的观念形态的文化,主要内容有思想观念、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礼仪制度、宗教信仰、民风习俗、教育科技等。主要弘扬的是“仁者爱人,兼济天下”,追求的是“泛爱众”和“兼济天下”,这是一种十分值得倡导的崇高的精神;“以民为本,君轻民重”,以民为本,君轻民重是我国人文精神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修身养性,厚德载物”,主张的是“格物、致知、修身”,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 ,并将之当作人最有价值的成就。“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也应像天道一样刚健有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都要一往无前的气概,顽强拼搏,不屈不挠。这种精神激励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在万千困难面前,勇敢地发出生命的呐喊,书写着一篇又一篇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而著《史记》等等,都无不体现着这种精神。

  2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现实表现

  近代以来,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教育界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大学的学习、教育过程中更是鲜有涉及。正是由于这种大趋势的影响,导致了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种种与传统文化价值观所不相符的行为表现,明显表现出传统文化缺失的尴尬局面。忠孝仁义受到挑战。对国家负责,是忠;对父母负责,则是孝。这不仅是历史传统,还是一种客观必然。目前,大学中种种与忠孝仁义不相符的现象比比皆是,如个人主义明显、集体观念淡薄等。现在的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在溺爱中长大,个人意识明显,追求个性的发展。他们更为关注个人利益,对自身的责任、义务却不断地淡化,对集体的利益表现出忽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他们眼中竟成了空谈。诚信笃实受到调侃。诚实守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品质。在人际交往中,要坦诚相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人前一个样,人后又一个样。为达到自身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尽一切借口、理由,掩饰自己虚假的面目。重义轻利受到考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容易表现得重金钱,重利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思想的滋长,使得部分大学生在面对“义”与“利”的取舍上,更看重的是后者。这些现象的出现与存在虽有着其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这些人的义利观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

  3应对传统文化缺失的相关对策

  一是思想重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筑就一个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传统都不会变,也不能变。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传统文化缺失的事实已无法改变,教育必须一改过去不重视传统文化在育人方面具有重大作用的思维定势,认识到必须加大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力度,在根本上遏制各种不良现象的蔓延。二是营造良好氛围。尊重传统文化,吸取其中精华为教育事业服务建设,应成为所有教育者的共识。丢弃“传统”,一个民族就犹如没有了灵魂,只剩下躯壳,必然要失去生存的根本。现代教育事业建设,如果漠视传统文化,最终也必将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营造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学习其中优秀的精神与思想,从而塑造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这里所说的“尊重”,不是说要把传统文化“奉若神灵”,当作圣物来敬畏。而是要重视它,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对象,又或者说是在精神与道德上一种追求的目标。

  浅谈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教育管理的影响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国国内的许多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受到高中语文内容的冗杂性和因学生个性鲜明造成的教学难题的双重困扰。不得不承认,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实涉及生活与科学的方方面面,教学难度比较高。高中一般班容量比较大,学生数量较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社团建设工作

    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活跃了校园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2005年1月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选”、“定”、“用”、“送”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探析

    中图分类号:D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52-01 各级党组织在工作细节上都各有千秋,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选”、“定”、“用”、“送”四步走,将党员发展、教育工作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农村小学生作文难点的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109-02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自己,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教师只能提供写作方法,却不能实实在在的教会学生如何去落笔完成一篇文章。故而写作任务便...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特殊教育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得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对于特殊教育大学的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提起重视。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由于生理缺陷在心理上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效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

    在高校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因为受到自身贫困心理的干扰,使得他们自身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而高校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消极心理过于关注,一味地使用修复问题的方式来推动贫困大学生自身心理的发展。而这种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心理...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