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让初中政治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sansa2025

  让初中政治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初中政治学科对学生思想发展、身心成长具有重要引领作用,这是由学科的特点决定的。初中政治教师要重视教学工作中的创新与改革,更紧密地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成长实际,尤其针对学生思想中出现的一些偏颇观点,更好地发挥纠偏作用,对学生强化遵纪守法、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化解与父母的代沟等,使学生成长过程中减少烦恼,更快乐。

  一、在政治教学中强化遵纪守法教育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现明显增多趋势,究其原因既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诱惑有关,又与学生自身遵纪守法意识淡漠有关。初中政治教师无法改变既有社会现状,从客观条件入手难以奏效,我们能做的是强化学生的遵纪守法教育,让学生在主观思想上提高法制意识,并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明白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从而有效强化法制意识对健康成长的保障作用。在《法律护我成长》教学中,笔者选取与学生成长关联较密切的多部法律,介绍有关内容,同时重点针对青少年法制意识淡漠形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进行分析,向学生列举三个典型的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例,有偷窃的,有打架斗殴的,有涉毒的。在这三个案例的分析讲解中,学生的思想受到强烈震撼,笔者进一步发掘这些案例背后的因素,让学生明白这些身陷囹圄的犯罪嫌疑人正是平时不注重自我约束、法制意识淡漠才一步步走入歧途的,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制意识,自觉以法律法规作为言行准则,增强教育效果。

  二、在政治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整个教学中思想教育的主旋律,教师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震撼,以鲜活的案例、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图表数据,让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领导的英明与伟大。如《万众一心奔小康》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认真回忆自己的所见所闻,从家庭饮食结构、生活用品、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家庭存款等各方面进行阐述,同时向学生介绍十年前、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等不同阶段的普通家庭生活状况。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深刻地感悟到党领导人民在致富奔小康征程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硕果,获得巨大的阶段性胜利。通过这样阶段性的对比引导,学生的内心会产生强烈震撼,爱国主义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既可以通过这种极具震撼力的对比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又可以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强烈感知,以爱国主义主旋律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政治教学中强化行为习惯教育

  良好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终生受益,而当代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家长溺爱的较多,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毛病,强化他们的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政治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进行分析讨论,帮助学生认真反思自己的行为习惯,学习好的做法,补充完善和提升自我。如在《好习惯受用一生》教学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自评和互评身上存在哪些好的习惯,生活中、学习中的好习惯都可以作为讲述内容。经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对自己和学生身上存在的好习惯增加认识。笔者还点评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针对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总结出一些好的习惯,总结之后要求学生认真对照反思自己在这些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哪些行为习惯不够科学、需要改正等。有了这样的对比分析作基础,学生对于应当怎样做,对自己身上存在哪些缺点等方面有更清楚的认识。笔者乘势引导学生制订改正不良习惯、完善提升自我的活动计划,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等详细总结梳理出来,对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积极帮助。

  四、在政治教学中强化沟通理解教育

  进入初中阶段以后,更多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叛逆性,这种叛逆性导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老师之间沟通出现问题,俗称代沟,在这一方面,学生与家长的代沟表现得更突出。教师可以运用政治教学对学生进行疏导,让他们理解父母、长辈、老师的良苦用心,平等地展开沟通交流,讲出自己的观点,换位思考父母的期望,从而为消除代沟、营造和谐关系奠定基础。在《人不能选择父母》一课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回顾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凌晨起来做饭,夜里帮助自己洗衣服,加班加点挣钱养家糊口等,这些都是学生在交流活动中讲述的真实案例,这样的案例比起那些雨夜送医院治疗、雨天送伞等凭空捏造的事情更具震撼力。笔者引导学生分析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点点滴滴,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殷切期望,换位思考能有效缓解学生对家长的叛逆情绪和对立情绪,为接下来的顺利沟通交流奠定良好基础。在这样的教学工作中,每一位学生都应当成为教师关注的对象,整个政治教学工作应当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创造性地开展,让政治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成长。

  让初中政治教学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在校期间安全问题研究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高等院校的主体。为大学生营造安全稳定的环境,促进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成长、成才,是所有高等学校的职责。因此,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安全问题研究,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的治安纠纷事件发生对建设平安和谐校及社会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合作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社会美德。“感恩”应该是社会上每个理性人都应有的计本道德修养,是作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素质,更是人之常情。如今,随着社会发展的泥沙俱下,一些腐朽思潮和不良信息肆意滋蔓,正逐步腐蚀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只知道一味的索...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网络暴力问题的心理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新华学院素质教育中心课题,编号IFQE201526。 作者简介:沈跃龙,安徽新华学院思政部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学涵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随着新课标的迅速发展与实行,小学语文成为愈来愈被重视的科目,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如何将此方式扩大与发挥,成为了现代小学教师的首要考虑点,教师要了解,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教学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一、案例教学法概述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自主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活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虽取得了长足进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