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sansa2025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一、写作微课教学模式的构建

  结合我院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写作教学实践,构建公外英语写作教学微课教学模式,包括学生参与微课制作、课前学习、课中重难点答疑、课后操练和师生评价这五个阶段:

  1.学生参与微课制作。在微课的践行中,我们尝试了“教师命题――学生收集素材――教师筛选归类素材――学生编辑自测习题――教生共同制作演示文稿――教师配音录屏”这样的制作流程。学生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会了解梳理相关知识,初步完成知识的构建。事实证明,他们学习英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始爆棚。这种方式把学生被动地接受微课教学,变成了主动地参与微课制作,对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2.课前学习。微课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让师生能在课堂之外进行教学互动。上课之前,让学生根据视频内容,提前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疏通不认识的单词、提炼视频中的重点和难点,读懂每一篇范文,并通过一些反面案例,让学生能够对视频所讲解的写作技巧有一个初步的辨析和吸收,以便在课堂上对老师的讲解进一步的吸收和消化。这样提前接纳学习重难点,有利于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

  3.课中重难点答疑。在课堂教学时,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提前学习,带着在视频资源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进行小组合研讨之后,教师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提出的疑难点,然后再次归纳总结,强化写作技巧,然后学生通过相互之间有意识的模仿模板和分析范文来提高英语写作的技巧。最后教师针对写作要点、格式要求、语言特色、句型表达等方面对学生提出一些列的问题,以此来确认学生是否真的吃透重难点。这种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设问、加强信息和知识的输入、强化写作技巧的高效率讲授,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要点,完成学习任务。

  4.课后操练。在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与其他人交流收获的知识和写作技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在线完成规定的写作任务,同步发送到QQ群和微信群里,以供学生和教师及时在线讨论并评阅。这种在规定时间内对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限时输出的操练方式,意味着学生必须对所学的句型和要点非常熟悉,这样进一步刺激了学生课后及时巩固。

  5.师生评价。初稿上传到群里之后,学生按照群里的分组进行交叉批阅之后,由老师再次点评,然后再与其他小组成员交换学习并评选出示范作文。在群里讨论最大的优点是避免了相面批改的尴尬,平等轻松的师生合作,也改善了学习的气氛,加强了学习效果。微课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认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

  二、微课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显著作用

  1.学生的写作目的更明确了。在微课的设计中,通过一段简短的视频引出写作要求,这样具有目的性和关联性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使学生通过思考这个情境加深对写作目的和内容理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共鸣,从而可以真正理解写作的内涵和意义。

  2.学生的写作思路更清晰了。通过微课视频的自学和教师讲解,学生可以及时查看,这样对写作步骤了如指掌,每一步该写什么,用什么表达方式,怎样衔接都变得得心应手了。

  3.学生的写作句型更丰富了。通过学习微课中归纳整理的常用表达方式,从学写正确的句子开始,反复模仿,反复操练,尽量灵活变通。大量的语言知识的输入避免了学生写作时词汇量少,信息量不足、句型单一,避免同一个意思、同一个句型重复使用等弊病,使学生有话可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潜能,写作句型的多样化使学生知道该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提高了。通过反面案例的学习以及师生共同评阅学生的在线作文之后,学生反复强化了正确的表达方式,然后根据要点、语言准确性、上下文的连贯性、格式、动词时态、拼写错误等进行自我校正。

  三、微课的教学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高的反思

  1.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作用较小。由于一部分学生基本对英语失去信心和兴趣,学习缺乏自觉性,要求他们课前学习观看写作微课不太现实。即使他们乐意观看,也会因为基础薄弱、自学能力有限而对微课的解读感到力不从心。这一类学生最好在教师的监督和引导下完成微课的观看和学习,甚至有必要一对一的辅导。

  2.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要让写作微课真正能持续发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这一作用,对教师制作微课的能力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需要教师不断发现学生写作中的薄弱环节,制作也要有针对性,趣味性,典型性、通俗易懂,触类旁通。

  基于微课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评价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无论对网络评价如何,网络现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迷失行为,如目的性迷失,信息迷航,时间控制感弱化等。有的甚至出现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