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色教育研究

sansa2025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色教育研究

  一、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发展

  对于广大基层高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县乡地区高中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起步较晚。信息技术课程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基础教学工具和实验工具的,微机在中国的普及较晚,是最近十几年才走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微机的价格高昂,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微机制造成本的降低,微机才得以普及到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微机的普及而逐渐发展的,一方面,微机的普及增加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客观需求,社会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来操作和使用微机,作为承担着教育教学职能和知识推广职能的高级中学,需要重视和推广信息技术课程,这就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微机的普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大规模规范化开展创造了条件,在十几年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现在的标准,微机价格也非常高,虽然国家要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很多高中和初中也购置了微机、建设了信息技术机房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可是往往流于形式,因为危机太珍贵而尽量减少课程,对教材的引进和上机内容也没有足够重视,现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优越的基础和环境。

  二、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

  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技巧。相较于初中生、小学生,高中学生的年龄有所增加,对学习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思考和理解,自控能力也有所增强,已经逐渐脱离了小时候随性的阶段,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较为稳定,因此对于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行发掘并引导。

  学习本身并非是一件令学生厌恶的事,只是在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的压力和身边同学的压力下,学生才对学习产生焦躁和不满情绪。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对于课程的安排,少部分为理论课,大部分为上机实践课,学生在机房“玩电脑”,通过操作微机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对于平时接触微机不多的同学,上机课更有吸引力,相比于在教室进行的英语、数学等课程,更能发掘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信息技术课程机房为系统管理,对每台微机都可以有针对性地监控,授课过程和效果易于把控。

  三、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探析

  1.明确课程的意义

  在没有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很多学生都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上机实践时间就是“玩电脑”的时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很多学生认为,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也会操作电脑,其实这种观点和“不认识字也可以和人交流”这种早就被摒弃的错误观点从性质上是一样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拓展性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基础课程,现在电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连日常工作都离不开电脑,如果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自己慢慢摸索或者靠别人缓慢的指导,或许可以操作电脑系统、运行操作便捷的软件、处理日常的基础工作,但是电脑蓝屏,网络中断,系统死机等这些基本问题都无法独立解决,这样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没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充分利用展示课程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的灵活性,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掌握可以更加灵活,信息技术机房一般实行系统统一管理,在教学机上可以对学生机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对操作进行针对性考核,采用抢答的方式,优先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首先进入自由上机活动,在学期末进行总结,优先完成次数较多的,可以在上机时给予浏览指定网站等部分权限放开的奖励。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同时,夹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子游戏环节,选择部分可玩性较强的简单的游戏,作为奖励让表现好的同学优先体验,在阶段课程结束后,讲解游戏的代码设计、制作原理、调试技巧等内容,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3.积极引导学生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仅需要发掘,更需要引导,只有对学生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如果不加引导,对学生的任何操作都放任自流,那么上机课也变成了“玩电脑”课,信息技术机房也和网吧没有两样了。高中生往往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更感兴趣,更想进行游戏娱乐软件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多传授一些操作技巧、一些高?l微机故障的处理应对方法,多讲解一些游戏软件设计、运行、运营等知识,逐步引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以学生兴趣为导向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特色教育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22-01 由于我国大学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群体的不断扩大,大学生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自身的道德水平也影响着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平线。如...

    sansa2025教育师范
  • 现当代小学生学习国学之我见

    “国学”一说,最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国学”就是中国之学、为中华人民上下五千年经典文化和智慧精髓的总称。学习国学,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也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时代的呼唤与要求。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内地西藏高中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探究

    我校作为全国首批以集中培养方式承担教育援藏任务的院校,自1985年以来承担了西藏初中班、中师、大专和西藏高中班等层次的教育援藏任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秉承“倾注一片爱心,构建和谐校园,提升民族教育,精育民族英才”的办学思路,充分利用内地办...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利用预学促进学生数学新知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潘秋龙(1972―),女,广西柳州人,大专,广西柳州市柳东中心校教师,小学高级。...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128-0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要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念、资源观念与环境观念,懂得协调人类与...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借以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审美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基本学习能力之一。中国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先生曾强调,文艺作品中的审美价值指的是以情感为核心,与“事理”之间形成“错位”关系的独立价值[...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