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sansa2025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规模和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各大高校都逐渐加强了英语知识教学工作。目前很多大学生虽然对于英语语法十分精通,具备的词汇量也非常丰富,但是在跨文化交流时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要性

  在我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具备交际能力,就能够认识到国家以及地区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性,并能够处理好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提升学生的语言素质水平[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认知水平,为学生拓展文化知识差异性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简单的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以及中国跟西方国家文化存在的差异性。针对于在教学中学习和涉及到的西方文化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内容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能够帮助擴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国家的文化,提升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行的鉴别能力,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用水平。

  大学英语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外语知识之外,能够有能力进行跨文化交际,同样属于重要的教学目标。高校教师要把提升学生外语应用能够当成重要的教学任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语言教学,提升自我能力水平,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了解更多的西方社会文化生活内容,并及时的把这些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2   跨文化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包含有很多西方国家文化的文化选修课程,通过这一部分知识点的学习来帮助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具备跨文化交流意识[2]。因此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介绍西方国家人际关系、交际习俗以及价值观念等内容,在原有的教学大纲中增加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词汇,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自信心。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重视了语言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养。因此高校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应用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既能够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也能够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语法以及词汇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语境文化,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水平。

  3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措施

  3.1 为学生揭示出不同词汇包含的文化内涵

  词汇学习的难点,是很多词汇中包含的文化内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的词汇重点介绍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有必要时还可以跟中国的汉语文化相比较,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词汇的本身含义,还能够了解跟中国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例如词汇“Love me,love my dog”的含义是爱屋及乌,但是在中国的词汇当中狗大多数情况下都代表了贬义的含义,例如“狗眼看人低、狼心狗肺”等词语。但是在西方国家狗也代表了忠诚。从这一个词汇当中,就能够看出中西双方文化和认知存在的差异性。

  3.2 通过对比词汇来了解感情色彩的差异性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也具备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同一个词语在文化背景下,表达出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也是不同的[3]。例如单词“green”在西方国家通常的延伸含义是缺少经验的意思,例如“green hand”代表了生手、新手的意思。但是在中国的文化当中,绿色则是代表了春天,代表了新生和希望。在我国文化当中,自古以来猫头鹰都带着不吉利的说法,会给人带来厄运。但是在西方文化当中,猫头鹰“owl”也代表了聪明的含义。

  3.3 加强文化背景介绍教学

  目前一部分高校的英语教材内容设计比较广泛,其中涉及到了西方国家很多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西方国家文化,特别是其中包含有很多文学作品。在额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详细的了解文章的主旨含义,学习语言知识,提升语言应用技能,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4   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要加强对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处理,在传授给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为学生传播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无论对网络评价如何,网络现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迷失行为,如目的性迷失,信息迷航,时间控制感弱化等。有的甚至出现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