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sansa2025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初中时期学生的阅读总量为不少于260万字,对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众多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尽如人意,难以适应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在紧张压抑的学校应试氛围中,在考试成绩的鞭子的导引下,在大数据的条分缕析中,农村初中课外阅读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已然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块贫瘠之地。

  阅读不多的初中生,知识当然不多,写文章时也不能妙笔生花,而且因为所知者少,写出来的文章当然味同嚼蜡,了无生趣。教师怎么提高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呢?别无他法,只有大量课外阅读。

  笔者从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环境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主题活动,巧妙指导读书方法,利用县局阅读考级平台,让他们接触图书、喜爱图书,从而提高阅读意识和技能,在这些孩子无邪的心田里开出绚丽的阅读之花。

  一、兴趣――阅读习惯的基础

  教育家叶圣陶在谈阅读时曾说过:“认为阅读好像还债务,那一定读不好,要保持着这么一种心情,好像腹中有些饥饿的人面对甘美膳食的时候似的,才会有好成绩。”兴趣是学生热爱课外阅读的原点。只要他喜欢上了读书,你让他读的他去读,你没有让他读的,他也会主动地找来去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那么,我们该如何去“激励”、“鼓舞”、“唤醒”、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研究证明,兴趣可由需要引起,兴趣又会以动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制约动机的强弱,少年儿童在喜欢的活动中,能施展他们的聪明智慧,显示其“巨大”的潜能,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风格。

  孩子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养成的,所以为他们提供丰富有趣、多姿多彩的图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一连几天观察班上的孩子自由阅读图书时会选择哪一类的书,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兴趣较广泛,今天爱看科幻类的,说不定明天迷上了文艺类的,有的看小说,有的爱看散文。好书从哪儿来?学生家里带一点,学校图书馆借一点,群策群力,共同建成班级图书角。就这样提供丰富多彩的图书,让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阅读选择空间。这些题材丰富的图书为农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多彩的世界,创设了一个“大阅读”的环境,孩子们在不断接触自己感兴趣图书的过程中,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阅读习惯的途径

  一开始,大家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但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青少年期,过一段时间,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如何让他们保持课外阅读兴趣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呢?

  向学校借来书架,经过多方收集,孩子们每天都能与书接触,看书的人多了书架上的书经常出现乱放的现象。我就让他们参观学校的图书馆,去采访一下学校图书管理员,并开展“我爱我班图书馆,我也出份力”活动,同学们不仅将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摆上了图书架,而且还给书分类编号,并自制了借书证,选出代表轮流担任图书管理员,集体制定图书借阅规则。就这样大家掀起了阅读的热潮。

  我每月根据学生借书证上的阅读量,结合每周的“美文推荐”“读书卡展示”,评选出当月的“读书小博士”。他们的推荐辞精彩极了:

  黄旋――曹文轩的《野风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意的农村生活,走进小说,就好像自己自由自在地在原野上奔跑。

  陈倩倩――《读者》带领着我们读者朋友走进一个阅读的大观园,中外古今的名文精品汇聚于此,绝对是我们读者的首选。

  评选出的“阅读小达人”,获得我买的新书,开心极了。对于中学生来说,通过集体舆论来进行表扬或批评,效果更好。

  主题活动的展开,盘活了孩子们的图书资源,唤醒了孩子们的阅读意识,提高了他们的阅读技能,提升了他们的阅读水平。在他们逐步增大的阅读量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我欣喜地看到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每月总结时,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争当小小写作家等活动,并选出优秀的成果粘贴在读书交流栏上。四人一组读书成果展示,交换点评,每组推荐一篇佳作,让全班共同点评,而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最佳写作奖”,“最佳评委奖”等,由获奖者组成编辑团把这次评选佳作汇编成册,全班交流,让他们共同享受阅读成功的快乐。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里,让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环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共同评价,掌握阅读技巧,达到互进的目的。

  三、方法――阅读习惯的导引

  另外,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当然离不开好的方法的导引。在每周一堂的阅读指导课上,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生渗透好的读书方法。比如,将课文吟哦讽诵之,大声朗读,潜心会文,沉浸其中,悟出文章的滋味。向羊学习,学会反刍,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将经典片段温故而知新。读书可以动动笔,在文本的字里行间进行勾画圈点,在文末或边上记下思想的火花。阅读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借助注释,知人论世,从写作背景与作者经历,才能真正走进文本。

  四、考级――阅读习惯的抓手

  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也离不开阅读考级这个抓手。在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认为能考到好成绩才能认真对待。而与考试无关的相关课程,他们皆白眼对之。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控制,如东县教育局精心修订了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考级方案。我校成立课外阅读领导小组,行政强势推动读书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期中期末平时小测验,加大课外阅读的考查力度,提高分值。这样,从功利的角度,学生也渐渐地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大大开阔了语文教学的视野,营造了浓郁的书香氛围,丰富了孩子的语文积累。我将继续努力,让阅读之花在孩子心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让课外阅读成为农村初中学生的习惯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探索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S着社会环境、人际关系、价值取向等因素的变化,高职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上极易发生偏离,心理健康指数下降。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提起高速重视,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农村班主任用爱心做好留守学生的教育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外出打工,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把孩子留在当地的寄宿学校或者亲戚家生活学习,即使假期也是如此,久而久之,学校和亲戚家便成为这些孩子的“第二个家庭”,而这些孩子就是学校常说的“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的教育...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280-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促进职业院校美术欣赏教学 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引言 与美术相关的职业院校不应该仅仅把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作为教学目标,而应该将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创新能力、想象力、...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生德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小学生德育存在的问题 根据小学生德育环境来说,学校、家庭和社会分别给小学生的德育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可以从具体的表现中反映出来。 1.学校德育脱离实际。在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德育占据了主要的时间和地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思维培养的探讨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发展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本科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学习的计算机课程。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把该课程列为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根据不同学校的要求,主要讲授计算机系统平台、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程序...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