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sansa2025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而这些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所依赖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课堂。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一、转变教学理念,注重运用信息化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既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还课堂于学生,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如在讲“受教育权利”一课时,首先,教师让学生调查了解本村没有上过学的父辈们,了解他们未上学的原因,对上学读书的认识及感受。激发学生对受教育权理解和认识,珍惜受教育机会,进一步理解受教育即使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信息化手段,增加信息量,拓宽学生眼界,科学合理引用各种资料,帮助学生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水平,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每上完一单元后,就要求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写一篇小论文。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分析,展现自己的观点,增强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处理好教材要求与学生实际的情况,追求高效、和谐、愉快的课堂活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就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扎扎实实地组织教学。 才会去设计合理的教学,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

  研究教材的同时,头脑中要有学生,带着学生的实际水平去钻研、分析教材,设计好问题,让学生在展示和讨论中增强自信,才能在课堂上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重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借用媒体充分地利用脑、眼、手等感觉器官,反复地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展示和讨论问题,不断地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的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调整教学手段及教学内容,及时设疑,解疑。学生在即紧张又兴奋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点拨、引导,做到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可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一定的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问题还要具有一定梯度,能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解答,通过对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并在问题情境中掌握课本有关内容,达到教学目的。

  三、注重过程教学,教会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

  现代教学必须把结论的教学转变为过程教学,突出“学”在教学中的地位。重视教师的“导”,教师的“导”应体现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独立思考,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巧妙地把讨论引向深入。我在讲“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时,让学生先从历史书中了解奴隶社会奴隶生活现状,他们为什么可以被奴隶主买卖、送人、作为祭祀用品,就是因为缺乏做人的权利。 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点的形成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学习成为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方式,学习的能力也将成为最重要的生存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程序和方法,也将成为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内容。例如:我在讲述“生命和健康的权力”时,我就向学生展示了珍爱生命的相关图片和资料,让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生命健康权是最重要的权利,很自然地得出结论,因为生命只有一次。“学”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提升了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方法。

  四、有针对性的分层训练,全面系统地理解掌握知识

  学生层次不同、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大差异,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就要依据预习时设计的问题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要由点到面、有简单到复杂循序扎实地练,对于新旧知识易混淆点采用对比练,做到求同存异、举一反三;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采用有针对性反复练。通过练习训练不仅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让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在课堂的学习中,学生获取的往往是分散的、缺乏联系的、无序的知识,这样的知识就必须从结构上把握并去解决。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基本结构,有助于记忆、掌握,也有利于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本堂课最为核心的东西教给学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广大教师从事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进行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41 一、更新观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 更新观念就是要求教师从“以知识为本”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情感需求和发展的愿望,承认并且相信学生具有一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径探析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6-0053-02 高校大学生就业教育就其本质而言,它是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教育中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地方高校不合格学生党员退出机制构建

    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清晰完整地确立了将“纯洁性建设”列入党建主线以应对新挑战。在全党切实推进保持和发展党的纯洁性、加强和改进党的纯洁性建设的思想政治任务中,构建“不合格党员退出机制”无疑是全党提升科学化建设水平的一种新思路。针对少数党员党性观念...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会计教学中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120-01 一、会计职业判断 1.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在会计标准之上所定制的,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的职业经验,充分考...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去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与学达到充分的和谐。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工具理性扩张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冲击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65-02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加以抵制,从而明确自...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