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校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sansa2025

  高校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尽管当今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如何培养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却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高校中很多学生在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的时候,常常由于学生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而导致了很多问题,这正好印证了俗话说的“一群人在一起是一条虫,而一个人却会是一条龙”的说法。本文重点分析了为什么中国高校中的学生很难进行有效的合作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我国高校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原因分析

  1.1 未能清楚地认识到共同的目标

  团队合作意识主要来自于团队中的各个成员有着一个相同的目标,并且需要为之一起付出努力。因此,团队目标是激发团队中成员之间的合作意识的重要因素。只有每个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彼此共同地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就会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然后鼓足干劲一起努力。但是,我国高校中的学生常常未能清楚地认识到共同的目标,难以有效的完成安排的任务。

  1.2 高校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足

  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缺乏足够的集体荣誉感,缺乏集体意识,较少参与集体活动,使得学生难以进行有效的合作。集体荣誉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团队内的凝聚力和合作意识。

  1.3 高校学生之间缺乏信任

  学生团队离不开凝聚力,而凝聚力离不开信任,这种信任不是通常所说的相信,而是基于人性脆弱的信任。在一个充满凝聚力的高效团队中,学生相互之间要勇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错误,同时还要学会认可他人的优点,相互之间具有完全的信任,从而能够更高校的开展集体活动。

  1.4 高校学生的责任意识不足

  一个优秀的团队离不开队员的责任意识,因为只有每个队员都能负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才能共同为了目标而努力。但是,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普遍缺乏责任意识,相互之间未能进行有效的合作,而使得集体活动难以按时保质地完成。

  1.5 高校学生缺乏积极主动的态度

  集体活动需要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一旦存在某个学生表现不够积极主动,就很可能会使得整个活动难以持续下去。因此,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承担应有的责任,按时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认可和朋友。

  1.6 高校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指导

  通常情况下,高校中的集体活动都是学生团队来组织的,缺乏老师和领导的有效指导,使得学生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继而影响到活动的准备进度和效果。

  2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效对策

  2.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当今社会人才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素质的竞争,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一个重要方面。因此,高校应该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具体包括公民素质、道德品质、合作沟通、学习能力、审美观、健康水平和价值观等,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2.2 组织多种活动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只有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的时候才能够体现出来,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时也应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并强制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挖掘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在合理的分工之下,各自做好自己的工作,发挥学生的特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2.3 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成绩占比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和考核方式一般只是简单的笔试,单纯考核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考核,不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因此,高校可以把团队合作能力加入到最终的考核机制中去,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最后的考核方式以集体汇报考核或者小组完成任务的形式进行,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以激发学生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

  2.4 明确未来社会和职业发展中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

  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不足主要归因于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根据调查发现,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都离不开对人才团队合作精神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向学生渗透“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的思想,激发学生自主增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意识。

  3 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团队合作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高校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实施专题教学的实践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高校更加重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改革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实践实训环节,使大学生能够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本文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对大学生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对师范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讨

    教育育人,首先就是要以德为先,学生在学习中,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校要培养的是高素质高道德水平的师范生,并且师范类大学本身就是未来教师的培育摇篮,只有正确的给当代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更好的培养时代青年的德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决定命运。结合多年来的小学教学经验,我发现很多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差,如课前不进行前置学习,课堂开小差、不积极参与活动,课后敷衍复习,甚至不复习等。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初探

    引言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新课程的改革下,数学生活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要求数学教学以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将文中抽象的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将生活化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去,这对帮助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同时对于学生美术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和途径让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验课程学生成绩考核探讨

    民办高校开设的会计专业一般重视理论知识,对实践教学主要停留在说的多,但真正做的就不多,或做的不够深入;开设的实验课程多,取得很有成效的就不多,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后,怎样去考核学生的成绩,众说纷纭,甚至会出现个别老师乱打分现象;本文主要从会计手...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