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及教育

sansa2025

  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及教育

  作者简介:邓秀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5-0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记全面阐释了中国梦的内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梦”这个词从此响彻大江南北。2013年五四青年节习主席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讲话说“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我们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生力军和坚强的支柱,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托起“中国梦”,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努力践行“中国梦”。

  一、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状况

  为了解大学生“中国梦”的特点,我们专门制作了问卷,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问卷1896份,回收率94.8%,其中男生1087名,女生809人,访谈学生200余人次。

  从调查统计结果看,大学生“中国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一)理想信念缺失

  调查发现,中国人很少有一种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对于“你觉得中国人有没有一种共同追求的理想、信仰或精神”,81.57%的学生都选择“没有”。访谈中问大学生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有的人说应该是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追求,有的人说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的说应该信仰共产主义,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都认为老师平时好像这么说的。但挂在他们嘴上的话常常有“政府是祸害”、“人民没有自由”、“新闻应该反着看”等等,明显地是在发泄对和国家、社会的不满情绪。

  (二)个人梦想很现实,“中国梦”比较模糊

  从调查中发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梦想,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也都知道 “中国梦”,但对中国梦的了解比较少,对实现“中国梦”缺乏信心。对“你知道“中国梦”的内涵吗”。2%的学生选择“没听过”;26.3%的学生选择“听过,但了解很少”;71.7%的学生选择“查阅过资料”,没有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对于“在中国梦的大背景下,你自己未来的梦想是什么”,有8%的学生选择“维持温饱”;有13.8%的学生选择“买车买房”;有52.7%的学生选择了“家庭幸福”;有25.5%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很模糊,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很多学生都认为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来自农村的51%的学生都不知道在如今物价飞涨的中国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如何才能在就业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和人才涌动的社会站稳脚跟,“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对于“你心中的中国梦有哪些?A.和平自由;B.环保;C.民主平等;D.医疗保障;E.公平教育”,57.9%的人选择了环保,21%的人选择了医疗保障和公平教育。但许多人都认为这好像真是“梦”,不知道何时这个梦才能实现,对我们的政党和国家缺乏信心。对于“你会把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吗”,52.8%的学生选择“会”,5%的学生选择“不会”,42.2%的学生选择“没有考虑”。许多学生认为现实很残酷,梦想很遥远,实现“中国梦”要有比较好的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否则就是“南柯一梦”!

  (三)认为“美国梦”优于“中国梦”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中国梦”有一定的认识,但对“美国梦”知之甚少,但很多人都向往美国,认为那是一个追求自由,能够实现人身价值的国度。对于“你知道‘美国梦’”。18%的学生“知道”;47.3%的学生“不知道”;39.1%学生选择“听说过,但不怎么清楚内容”。对于“你知道“中国梦”和“美国梦”的区别是什么吗”。有21%的学生选择“知道”;47.3%选择“不知道”;31.7%的学生选择“了解一些”,但大多数学生都觉得美国梦比中国梦更加现实,更具吸引力。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大学生“中国梦”之所以出现上述特点,分析其原因有三:

  (一)社会原因

  在国际社会纷繁复杂的今天,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理想,理想,有利就‘想’”这种错误的价值观被相当一部分学生信奉,没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理想。没有正确的理想信念,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主心骨,许多大学生有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忧”的破罐子破摔的悲伤情怀。对当今社会愤世嫉俗,对国家、政党和社会有着诸多的不满。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是一个网络比较发达的社会,大学生学习之余大部分都在网上度过。网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阻碍作用,让学生产生对现实的迷茫和惶惑,敢问路在何方,何时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价值。不断发生的一些社会动荡和骚乱让学生看不到社会和谐在哪里,现实的环境污染让学生不知道美丽中国在何方、民族复兴在何时。

  (二)学校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更新,对学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都应该随时更新。现代教育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单纯给学生谈理想、谈人生、谈梦想,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空洞的说教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一说到“祖国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学生感到的不是光荣和由衷的骄傲,而是可笑;一说到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不是为了追求梦想而努力,而是戏谑“还是睡觉做梦比较踏实”等等,让学生对理想信念的政治教育感到逆反。课堂上我们说资本主义社会如何不好,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优于于资本主义制度,但学生在现实中看到的是美国的PM2.5比我们低、美国的法律比我们健全、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比我们完善、美国的食品安全让人放心等,如何让学生放弃追寻“美国梦”,而认为我们“中国梦”比别人好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深思,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如何让学生坚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家庭原因

  近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高涨,而基尼系数却在不断的增大,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人们精神生活也开始发生变化。现在大学生大多单纯的以升学、就业和个人利益的立场来评价社会的好坏。曾经的“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壮志情怀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已经难觅踪影,个人的不得意一味的怪罪父母、家庭和社会。况且今天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的溺爱使其缺少正常的逆境磨练,导致孩子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实践经验缺乏,以个人的幸福生活为最大的理想追求,更不要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崇高的情怀了。

  三、大学生“中国梦”的践行与教育

  在“五四”讲话中习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我们大学生必须担当起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努力践行“中国梦”。

  (一)坚定理想信念,共筑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大学生树立信念,坚定目标,相信“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夙愿,“中国梦”是一个美好憧憬,也是一份坚定的信仰。中国梦是中国的复兴之梦,在这个追梦之旅中,无数革命先烈前赴后继,无数的劳动人民默默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它是每一个中国人梦想实现的承载和支柱。实现“中国梦”,大学生要信心满怀。

  (二)肩负历史使命,托起中国梦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大学生承担责任,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经历了这么多屈辱磨难之后还能走向富强、走向复兴,正是因为有一代代富有民族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的中国人民,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抛头颅、洒热血,责任和使命驱使着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奋斗,一直在寻梦、追梦和圆梦。新的形势下,“中国梦”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迎接挑战、战胜挫折,需要有强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用责任托起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大学生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社会主要矛盾还没有改变,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我们任重而道远。良好责任心的培养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明白“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道理。大学生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用“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倡导良好的社会风气,要关心帮助他人,多行善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自觉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自觉弘扬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风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梦。

  (三)脚踏实地,践行中国梦

  “集跬步以行千里,汇小流以成江海。”实现中国梦,需要大学生认真实干,脚踏实地,要牢记“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好转,我们广大大学生享乐主义精神日盛,贪图安逸,不愿意吃苦耐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美丽中国的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小康社会的建成,都需要我们大学生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亲自创造。

  同时我们大学生还要学好文化知识,“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只有学好本领才能更好的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学习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既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又要练好技能,要坚持学以致用。“知识就是力量”,只有学好本领才能“鹰击长空”,才能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披荆斩棘”,早日实现中国梦。

  注释:

  鲍俊??.中国梦:积“小成”为“大成”.重庆日报.2013-04-18.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05-05.

  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及教育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

    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旨在描述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的概念---信息素养应运而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信息素养,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实施的形势下,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学风建设视角下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学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 进入大学,学生教育方向由管理性强、主动性缺乏、环境压力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自主管理、主动学习、环境宽松学习教育。由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使部分大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非层级化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党的工作能力和战斗力最基本的体现和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加强高校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攻坚方向,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也恰恰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高校作为为国家建设输送...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

    一、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 关于我国学者对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相对完备的学科研究体系,公开出版发表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著述。研究主要从中国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和实践问题研究两方...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