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高职高专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探索

sansa2025

  高职高专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232-02

  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生命教育”。他倡导实施生命教育,引?а?生正确认识人的价值和生命,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对终极信仰的追求,养成他们的关爱情怀。2010年7月我国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可以说为“生命教育”颁发了“国家许可证”,也标志着生命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的战略决策。

  一、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换和医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人文素养教育日益成为医学院校的共识,但目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大多数没有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只是在医学伦理学、护理伦理学、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人际沟通、医学人文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等人文课程中,不同程度的有所涉及。正是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少和医学生生命意识的淡薄,才会出现漠视生命、不尊重尸体标本、不尊重患者等现象。

  1.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严重缺失

  生命是宝贵的,但又是脆弱的。大学生应该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由于压缩了本科的4年课程,专业课压力大、时间紧等因素,人文教育类课程普遍开设较少,生命教育课程更少。几年前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折射出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诉求。因此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必须加大生命教育力度。

  2.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强迫切呼唤加强生命教育

  随着就业压力、升学压力、人际交往焦虑等现象的加剧,高职高专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正经受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甚至叠加,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浮躁、迷茫等情绪,遇到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加之,“90后”的学生大部分生活条件优越,之前经受挫折的几率较小,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已经到了不容忽视、迫在眉睫的程度。

  3.部分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医学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绝大部分都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人文教育课程占用学时很少。尽管开设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涉及生命教育的内容,但总体上呈碎片化状态,缺少系统性。

  4.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生命教育相关内容和影响

  校园文化对生命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多数医学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但有的活动缺少生命关怀。加之社会转型时期多元文化的影响,功利思想充斥,人文精神缺失,也影响了大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正确解读。

  二、加强医学生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生命教育应该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有其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点,更应遵循以人文本、体验性和职业性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生命教育首先是一种教育,是教育就离不开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因为生命教育以追求人性的真善美等崇高理想为核心,生命教育课程又是极富生命活力的一门课程,因此富有生命活力的课程就应彰显人文性。因此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中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都要充分彰显人性,凸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体验性原则

  教育过程就是体验过程,是促进学生内化和成长的过程。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的生命教育应充分关注学生在生命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体验性。体验的过程中才会对生命产生情感并有所感悟。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要积极探索体验式教学法,更要带领学生走入社会去亲身实践和体验生命的魅力和价值。

  3.职业性原则

  医学院校学生的生命教育要关联未来的职业,要把医德的培养融入其中,更要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品格的塑造。特别是在实习实践中的生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职业信念。

  三、高职高专医学院校生命教育的实施路径

  生命教育应当以对生命的认知和体验为主题,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要引导学生探寻生命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除了一般的教育内容之外,还应当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意识,引导其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更好的践行医德,维护患者的生命权与健康权,给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

  1.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加强学生的认知和体验

  敬畏生命观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关键。敬畏生命观的本质就是“敬重一切生命,更敬重人的生命”。这就要求大学生既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还包括其他生物的生命。“医乃仁术”的本质是对生命的仁慈与珍视。对于高职高专医学生而言,在生命教育中要使学生懂得医学的终极目的是对生命的维护和关怀。“无语体师”是医学系学生对解剖教学用遗体的一种尊称。解剖课上,老师要带领学生向尸体标本致敬;在实验室里,老师要引导学生尊重实验动物的生命价值。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探寻生命价值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提升医学科研的尊重生命维度。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的人文精神。老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实现生命的突破与超越。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3.培养学生发展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

  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内在潜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生命价值。在生命教育中,高职高专医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自我价值与责任、生命存在的意义,感受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学校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与道德品质,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关注他人的生命发展,不仅要救死扶伤,更要尽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高职高专医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实施路径探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发展趋向探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是教育部“两个工程”(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1],原名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2]。2007年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创”项目由此正式拉开序幕[3...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高职医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策略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更高的培养高素质人才,国家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行各种创新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在高职医学生生理学课程教学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生物机体活动规...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