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sansa2025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保持国家经济活力的重要驱动力。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局限于技能教育,更是一种素质教育,一种生存教育和发展教育。所以,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技能,而且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手段,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诚信品质。

  一、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习近平同志指出:“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不仅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所必需的。当前大学生“寻求铁饭碗”、一味求稳定的就业理念根深蒂固,因此,转变观念,激发创新精神是大学生创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我国对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正逐步提高。但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创新素质拓展的步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还不相一致。因此,高校必须肩负起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光荣使命。首先,高校要转变传统授课模式,深化教改。大学教育要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不单纯以“一纸试卷”论英雄;扩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加强文理知识的融会贯通,相互渗透,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努力拓展第二课堂阵营,让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实践中获得磨砺。大学生必须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并在其中接受新信息、启发新思路,强化实际操作能力,升华创新能力,才能尽快融入社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创新型创业人才。第三,加强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承认学生兴趣的多样化,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摆脱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势的束缚,敢于追求个性、追求创新。第四,努力塑造大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爱因斯坦说过:“一个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大学生的人格可塑性很强,教师在教书的同时,更要注意育人,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谦虚务实的个性品质都有助于创造潜力的开发。大学生具备了这样的创新精神,会有助于其克服创业过程中所遇到的思想压力,增强创业的信心,最终实现创业目标。

  二、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提升大学生的竞争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将在逐日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中变幻莫测,“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残酷而现实。那么,熟悉现代经济社会游戏规则,敢于竞争、善于竞争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生强化了竞争意识,不仅能激励其个人的不断进步,增强他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同时也是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素质之一。

  首先,高校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良性竞争的机遇平台,培养学生正确竞争的能力。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认识良性竞争,学会合理竞争,品尝其中的艰辛过程,获得良好的心理锻炼机会。第二,要重视培养学生平和面对失败的心理素质。成功与失败是竞争的主题。开展竞争活动,不仅在于使正确的竞争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更重要的是能使参与者获得接受各种竞赛结果的体验,特别是在经历失败之后,就心理承受力等各种心理品质的锻炼,对于年轻人至关重要。第三,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竞争对手。所选择的竞争对手与自己的水平对比较高,但差距不甚大。与这样的对手竞争,一方面避免了学生经历不必要的挫折,另一方面双方都可以在博弈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良性竞争的循环亦能健康顺利地向前推进。

  三、在大学生创新教育中应重点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一个不断进步的社会对信誉的重视程度会越来越高,诚信在创业中的无形价值是难以用经济指数来衡量的,它不但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强基石,也是一个人内在品质的体现。

  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教育环节,要把塑造学生的诚信品质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建立诚信教育的长效机制。首先塑造诚信品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处理好传统的思政授课模式与德育培养的关系,适当增加诚信教育内容;或者独立开设相关专业课程,通过因才施教提高大学生对诚信道德品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学校要引导学生在诚信教育中培养自主意识。诚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自觉践行诚信美德,因此,必须充分尊重学生在诚信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行为实践,逐渐达到道德观上的价值稳定。第三,创设体验平台,给予学生机会去亲自体会信守诚实的感悟。诚信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行合一,实践活动是实现诚信知行合一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开展诚信主题班会、诚信宣讲、以及组织学生到信用度较高的企业进行调研学习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诚信的价值,提高践行诚信美德的自觉性。第四,重视舆论软环境,建立坚守诚信美德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要加大传播正能量的宣传力度。现实生活中有小部分学生一时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把不诚信、“钻空子”而谋得利益看成是一种本领。这种错误观念如果任其流传,不但会一定程度上降低正面教育的实效,还会造成少数学生对正面宣传教育产生误解、抵触的不良影响。因此,学校一定要坚守宣传阵营,利用一切媒介平台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应该进行公开评选,在学生中树立诚信先进典型,并进行积极的报道,提高其知名度。这样身边的先进、优秀的事迹,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心理共鸣。他们做人做事的理念、言行即成为了正面的舆论力量,激发了其他学生求真、求善、求实的决心。

  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创新型国家建设阶段,为了能够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将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作为当前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目标,严格遵循国务院下发的相关文件内容,落实各项措施,推动大学生创业,以此来缓解就业市场压力。在高等院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提...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中悄然兴起。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创业研究中心,1999年,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清华大学承办的首届“挑战杯”和讯网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北京成功举办,竞赛汇集了全国120...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创业教育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知识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昭示了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目前,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把握创业机遇、开展创业实践,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也逐渐...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C-0041-02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背景 我国创业教育自20世纪末开始实行,历史尚短,1998年清华大学成立了创业研究中心,...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91-02 2012年8月,中国教育部颁布《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单独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同...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对策分析

    0 引言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1]。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立足于推进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契合全面深化改革伟大事业的时机,符合完善高...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