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

sansa2025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

  所谓合作性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组合作学习往往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试验、思考、交流等活动来完成学习任务。活动的观点不仅指向掌握知识,而且指向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向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初中数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形式化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系统、有结构的教学策略。所谓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将4至6名学生按性别、能力、个性特点、家庭社会背景等混合编组,形成一个异质学习团体。每个小组成员都为着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努力。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的学习方式,他的出现使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到充分展现,可以促进学生在互帮互助中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加自信心。但现在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老师把合作学习当形式,走过场,似乎一节课里没有合作交流就不是一节好课。由于这种片面理解,课堂上热闹的合作多了,静静思考的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合作学习只当作了课堂教学的插花点缀,粗略带过,只留于形式,而没有什么效果,以此显示课堂形式的多样和课堂表面气氛的活跃而已。

  (二)学生分组不合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就是对学生进行分组,但是很多教师在实施合作学习时,在分组之初,就呈现出很多不合理,致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无法有效配合,影响了教学效率的发挥。具体而言,这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小组人数分配不合理,不是人数过多就是人数过少,人数过多导致很多学生会失去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也无法做到每一位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同时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管理,而人数过少的小组,无法综合更多成员之间的意见,无法实现合作交流的目的 。其次小组之间的能力划分不均衡,一些小组学生整体学习能力都很强,而一些小组成员的能力都很弱,在这样的小组划分中,组间的竞争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无法实现课堂之中的公平性,长此以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备受打击。

  (三)缺少有效的评价方式

  教师合理的对学生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常常是一捶定音“你说得真好!”、“你?@里错了,应该……”。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和小组之间缺少应有的评价,学生想的是:我的回答老师满意吗?在教学中很多教师偏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略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偏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略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显然造成这些现象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教师的引导和不科学的评价观造成的。

  二、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精心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但并不是说,所有学习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要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因此,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所创设的合作学习内容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合作技能的指导,如倾听、发表意见、质疑、接受他人见解、组织管理等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介绍、示范等形式把合作的技能教给学生,同时,在每一次的合作中进行指导,使学生逐渐学会这些技能,并养成习惯。

  (二)合理划分小组,充分发挥潜能

  小组成员的分配是否科学合理,对合作学习的成败起着直接作用。合作不是盲目的,而是要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基础上的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进行分配。这样既可以保证组内成员的差异性,促进优生带中差生,以发挥组内成员的共同优势;同时又可以保证组间学生水平的均衡性,这样才能在全班进行公平竞争。我们要对学生全面了解,不仅要掌握学生的数学基础、接受水平,还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等,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做好小组的科学分配。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与特长来确定在小组内的角色。如表达能力强的做发言人,组织能力强的做小组长等,各司其职,这样才能保证各小组的合作探究有效进行。

  (三)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合作学习的评价原则是“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合作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或小组评价与全员评价相结合,以及等级、打分与评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这些评价形式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交互使用。在小组汇报时,我们教师应先将多年来的口头禅:“哪个同学愿意来说一说”改为“哪个小组愿意来说一说。”让各小组成员们明白:他们是一个集体,成员之间应团结协作,共同钻研。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应该指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过程作一个小结,引导学生自己给自己打分评价,小组内同学互相评一评。最后教师可以给予总体评价,体现出各小组各有所长,各有进步,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产生高质量的合作学习效果。

  总之,合作技能和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意识地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交往机会。我们要对传统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深入实施合作学习,在理论上加强研究,实践上加强探讨,这样必将能够探索出数学合作学习的新途径,从而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进程,激起全体学生参与的动力,让学生爱上数学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合作探究性学习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归纳意识的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真正目的。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实施,初中数学教师的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方面逐渐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多注重演示,并没有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有效的归纳,致使学生没有深入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谈初中数学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创新意识在数学当中的重要性 1.有利于开拓解题思路 数学的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就题论题”,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教师并不善于利用教材资源,通常是以一道例题为例向学生们讲解其中的数学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不加思考,头脑...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42-01 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初中生的独立计算能力普偏较低。计算能力能体现出当代一个初中生的学习知识水平,其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记忆、分...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36-02 要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首先应该了解并客观分析学生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想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知识的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