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多模态教学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研究

sansa2025

  多模态教学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研究

  一、引言

  人们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总是运用多种多样的符号资源完成意义的建构,这些符号资源就构成了多模态(multimodality)。Baldry & Thibault???? ??和O’Halloran认为,多模态指语篇中使用的多种符号资源包括口语、笔语、图像、空间以及其他可以用来建构语篇的资源。多模态正是顺应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它从多种模式下进行言语和非言语的交际,传递言语与非言语的信息。在教学中采取多模态的方式,有利于言语和非言语信息的输入,为二语习得者提供了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

  由于当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新型的多模态电子技术以及四、六级考试改革逐渐向机考过渡,笔者在教学中将多模态教学融入课堂,通过视觉模态、音响模态来强化信息输入,以期研究多模态教学对学习者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影响。研究对象为某二本院校非英语专业大二学生。研究形式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发放“多模态教学与大学生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调查问卷”179份,收回有效问卷170份。研究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二、多模态教学与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多模态教学的模态功效分析

  在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具有综合应用能力的人才。综合应用能力体现在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多模态化的PPT演示能够从多个渠道吸引学习者对信息的注意力,从而实现语言信息输入的强化。多模态PPT强化输入信息的作用,笔者将从视觉模态和音响模态两方面进行探讨。

  1.视觉模态

  (1)文字。为达到信息输入的强化,PPT具有各种技术手段能够对目标进行有效的强化。例如设置背景颜色、改变文字的外部特征,如:加粗、斜体、下划线、改变字体、字号、颜色以及动画方式。通过对文字的定义,可以将PPT上的重要信息和其他信息区分开来,使其重要性凸显出来,增强被注意的可能性。尽管有研究者Overstreet提出对篇章的强化有可能会因为强化了外部形式而忽略了学习者对文本内容和意义的注意,从而从语言习得产生负面影响。但是笔者认为PPT能够从感官上有效地刺激学习者,在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方面较传统讲解更具优势。

  (2)图片。图片的运用可以有助于语言信息输入,使之更加形象、直观和富有趣味,增强演示效果,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加深理解、提高语言输入的效率。

  (3)动画。在PPT演示中采用动画,可以使文字信息和图片呈现动作化。相对于静态文本,动作化的信息内容更容易被视觉器官感知和捕捉,更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根据演示的需要,可以将幻灯片设为自动播放(包括背景音乐和语音录音),将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整合,增强了演示效果,有利于信息的有效输入。

  2.音响模态

  为了配合视觉模态进行讲解达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可以按照主题的需要设定不同的音响模态。

  (1)背景音乐

  在幻灯片演示过程中播放背景音乐可以有效地缓解疲劳,集中注意力,使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融入演示讲解活动,关注目标信息,间接地起到信息输入强化的作用。可以根据主题需要,选择无歌词和有歌词的音乐作为背景;可以采取连续播放或根据需要选择性播放。

  (2)视频剪辑

  为了有效地对演示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剪辑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是一种有效的方式。视频剪辑以连续动态化的图片对学习者的感官进行刺激,从视觉、听觉上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可以选择在幻灯片中直接插入视频剪辑,还可以对插入的视频剪辑进行加工,将中文字幕改为英文字幕,并现场讲解。学习者通过教师的PPT和现场讲解从视觉模态和音响模态得到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同时记录相关的重点信息,为有效的输出做准备。

  (二)多模态教学对学习者的能力培养

  前面从视觉模态和音响模态分析多模态PPT在强化信息输入方面的作用,为二语习得的开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在多模态教学中,教师借助多模态PPT有效地引导学习者进行听、说、读(快速阅读)、写、译五方面的训练。

  1.听说能力

  在进行多模态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也可以是视频材料进行信息的输入。在听力之前,设定相关的问题,让学习者带着问题到视听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记录下关键信息,为下一步的说做准备。

  2.读、写、译能力

  将主题材料以视觉模态的形式展现出来,对于学习者,可以根据视觉信息进行推测;或者对PPT的内容进行快速阅读来把握要点信息。当完成一部分视听内容后,可以安排学习者进行课堂五分钟写作,可以选择给定标题,指导写作思路的方式;也可以发挥学习者的想像力和自由度写出自己的感想等。通过五分钟的写作训练,锻炼学习者在有限时间的最大语言输出量,为下一步的口语输出提供有效的训练。学习者对多模态的PPT内容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也是培养翻译能力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选择视频字幕的中英文对照来训练学习者的翻译能力。

  三、多模态教学实践的综合分析

  本调查研究的对象为六个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级共179人,收回有效问卷170份。针对多模态教学与英语综合能力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宏观评价的三个问题,通过计算各项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与分析。

  从上述调查数据来看,有67.06%的学习者对多模态教学模式非常喜欢或比较喜欢,表明大多数学习者能够接受和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通过多模态教学模式,82.94%的学习者认为能够提高自己英语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在多选项中所占比例为77.41%),能够很好地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所提出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这一教学目标,或者说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路径;同时,占92.31%的学习者反映这一模式有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55.62%的学习者认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这两项数据能够表明在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多模态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式。

  四、结语

  通过分析多模态教学从视觉模态和音响模态对学习者综合英语能力的作用,笔者认为多模态教学能够有效地实现输入信息的强化,为二语习得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多模态教学给学习者创造了更广的学习空间,开拓了思维,提高了学习者课堂话语的输出量、输出效度,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尽管多模态教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信息的输入强化,但是并不能保证每一位学习者注意到。这取决于学习者个人的认识,当然更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如何将二者有效地结合有待于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

  多模态教学与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当今时代赋予我们教师的艰巨任务。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如何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智力和能力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长期的体育教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初中数学作为中考和高考的重要科目,在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新时期对数学教学的要求因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新课改的深化而变得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数学是解决问题的课程,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及提升对策

    人文素质,是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品质,是通过观念意识、品德情操、心理性格的价值取向及文化修养来展示个人。从护理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需要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因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完善护士个人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利于体现护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心理健康的目标和社会适应的目标。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要以育人为宗旨,与德育、智育及美育相配合,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俗话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可见,质疑能力是学生探索未知领域、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动力。然而,形成质疑习惯和能力是一个潜移默化的持续性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关注。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6-0125-04 所谓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