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sansa2025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一、高院校大学生就业困境及原因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受到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经济发展低迷,加上近些年来我国高校扩张政策的实施,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就业形势越发的严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采取了各种办法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是没有根本上改变高校学生就业形式,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毕业生的增长速度,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一)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经过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劳动市场求职的人数远远高于岗位需求,供过于求的局面影响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目前农民工、下岗工人以及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主力军,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就业队伍,加上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高职院校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转化为大众教育模式,因此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已经有所下滑,在高校毕业生中普遍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进一步激化了供求市场之间的矛盾。

  (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长期计划经济影响较深,没有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变化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因此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和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同时由于广大毕业生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核,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的锻炼,长此以往,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的提高,高校人才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也是导致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和能力与社会需求不符的重要原因,因此需要高校积极改革创新,紧随市场需求而变化。

  (三)高职院校的学生的就业定位不科学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了城市较为发达,农村较为落后的局面,且近些年来,城乡之间的差距逐年扩大,这种二元化的结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形式,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存在着不愿去乡村就压的形式,很多人滞留在城市中,大学生村官、支援西部大开发的毕业生数量少之又少,造成了就业生的数量相对过剩,同时很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姿态高,偏面的认为自身高人一等,因此就业方向主要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以及跨国公司,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就业状况,对于就业的期望值过高,没有准确定位好自己的就业层次和就业地区,造成了就业形式相对过剩的局面。

  二、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的对策

  新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还没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而改变,墨守成规,无法创新,对学生没有正确的指导,造成了办毕学生就业困难,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这就需要从多方面进行改革,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率。

  (一)改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伴随着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各个高校的就业压力不断扩大,高职服院校的学生的就业观念要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吻合,与国家大政方针相一致,准确的定位自己,降低就业期望值,同时国家要进行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同时要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提高毕业生的信息和安全感,引导学生参与到农村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活动中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毕业生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的选择就业方向。

  (二)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相一致

  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从整体上来说与市场需求并不匹配,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改进教育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取长补短,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一套全新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方向;同时教师要不断的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融入社会的热情与兴趣,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教师要不断调整授课内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只有这样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满足国家发展需要,也能够适当环节就业压力。

  (三)鼓励毕业生积极创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进而促进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在高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虽然人才的培养方式的转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就业压力,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毕竟受到各方因素的制约,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高校要引导学生有就业向创业的改变,增加创业教育与培训,进而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同时国家要出台各种政策扶植高校毕业生创业,从资金和技术给与支持,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实现人才与资本的结合。

  三、结语

  现如今我国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想要真正缓解就业压力,实现每个人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国家、高校和学生三者之间有机结合,不断努力,转变观念,高校还要不断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课程设计上要迎合市场需求,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竞争能力。

  试析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及改善措施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汉字书写能力

    Reflections on Students’ Chinese Writ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eng Youman1, Xu Xiaojing2(1.Anhui Y...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行为

    一、相关概念 (一)高职院校:是指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从上世纪末起非师范、非医疗、非公安类的专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逐步规范校名后缀为“职业技术学院”。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个学历教育层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组成部分。高等职业...

    sansa2025未命名
  •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经济的繁荣。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7月29日,我国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职...

    sansa2025未命名
  • 试论高职院校公寓文化建设对学生成才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c)-0214-02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对职业教育作出指示:“要树立正确人才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议高职院校财管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与就业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228-01 2014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1]中指出“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基于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突出问题和对策的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难管,是一个普遍现象。原因有很多:如生源自身情况的变化,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学生主体地位的变化,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 学生缴费上学, 自主择业, 在一定意义上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同关系;教学改革对学生管理的影响,随着职业...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