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问题学生教育研究综述

sansa2025

  问题学生教育研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03-02

  “问题学生”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并不鲜见,研究“问题学生”对于转变他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理论界对这方面的关注也很多。笔者以“问题学生”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共搜索到相关文献3093篇。特别是2008年以后,相关研究更是成倍增长。

  这些研究资料内容繁杂,有的从“问题学生”概念的界定入手,有的研究“问题学生”的特点;有的泛泛而谈,有的侧重研究某个年龄段的“问题学生”,有的只针对在某个学科学习上出现问题的学生。但是,总体上来说,分析“问题学生”的成因,探寻或总结教育策略的文章最多。

  一、“问题学生”成因分析

  1、内外因理论

  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发现研究者多从内外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的趋势也从单一因素转为多因素的综合研究。

  (1)“外在诱因”

  有些学者认为,“问题学生”不是天生的,他们的形成,与其生活的外在环境息息相关。不当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及不良社会风气,都与“问题”的出现有关,都属于“外在诱因”。如陈双喜等人写的论文《“问题学生”的家庭成因及对策》,通过调查得出“问题学生”的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家长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情况等有密切的联系。霍丽娟的硕士学位论文《问题学生的成因与道德教育研究》 提出“学校考核目标单一,重智力轻德育”、“教师在德育课程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以及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都是“问题学生”的形成因素。李燕青在硕士学位论文《问题学生的形成及转化策略》中分析了社会对“问题学生”的影响,包括市场经济对学生人生价值取向的影响,低级庸俗的音像、图书、电子游戏等的毒害,交友不慎以及社会歪风邪气的影响,还有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学生意志脆弱等。

  (2)“内在心理因素”

  鉴于“学生仍是发展中的学生”,对“问题学生”内因的分析与外因相比,所占份额较少。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与发展,“问题学生”的心理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青睐,因为这种分析较为深刻,有利于探讨“问题学生”的内心,使问题得到本源性解决。研究者主要从学生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两方面进行分析: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够成熟的生理因素,也有学习动机不强和意志品质薄弱的心理因素;青春期学生问题的成因则与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动荡有关。例如徐美英在《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一文中,就从压力过大、自卑心理、逆反心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学生”的成因。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问题学生”其实是我们“制造出来的”,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下人为的建构。他们否定“问题学生”的概念,认为“问题学生”实质上是一元价值观借助本质主义命名形成。如胡宜安认为“‘问题学生’根源于学生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与教育一元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他从人本主义学说的理论出发,认为“问题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是合法而合理的,学生的问题与学生内在的生活、学习、交往、思考和习惯等息息相关,不能简单粗暴地予以转化和消除。他主张清除“问题学生”的提法,以“教育发展末端者”代替,要以学生价值为本,承认发展多样性与差异性的合法性。如李慎柱在《“问题学生”的本质论与社会建构论》中阐释“‘问题学生’实际上是一种主观建构的过程性的存在,是人为‘标定’出来的定义化、概念化”。

  二、“问题学生”教育转化对策探索

  研究“问题学生”成因,归根结底也是为了找到转化的策略。在教育对策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改变不良社会风气达到目的

  支持外在诱因理论的学者,多数从其中的某一方面或多个方面着手研究转化策略。例如唐中伦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应提倡持续发展的教育取向,他在《倾斜的家教与“问题学生”》一文中提出,家庭可从潜移默化教育、爱而有度教育、言而有信教育、自立自强教育、动力定型教育、挫折教育、管理教育等多个方面入手,解决孩子出现的“问题”。

  薛剑刚则认为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思想和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转变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他在《“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一文中提出:教师应保持平和的心态,真正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调控自己的情绪,改变学生的欲望不要太过强烈;降低对学生的期望值等。

  由于社会问题错综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篇专门论述从社会方面寻找对策转化“问题学生”的文章。研究者们只是概括性地谈到要加强社区建设,加强学校周边环境整治,疏散问题学生之间的联系。

  2、通过心理辅导和引导达到教育目的

  (1)针对学习困难寻找对策

  这一类的文章很多,例如徐美英《教学过程中对“问题学生”的个别心理指导》一文中指出“班主任应及时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2)针对自卑心理寻找对策

  这一研究领域凌生的研究比较深入。他提出的对策包括:帮助问题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帮助问题学生建立一个现实的期望;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问题学生投入到集体生活的环境中去,对生活抱开放、积极的态度等。

  (3)针对心理障碍寻找对策

  骆仁巍认为为了使问题学生在各种群体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应采取以下措施:提高问题学生交往的主动性;教师需要把教育与矫正方法有机结合;爱和关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问题学生人际交往,人际关系上的缺陷。   (4)针对问题行为进行心理分析寻找对策

  例如肖晓玛从重视问题行为学生心理辅导和对问题行为的治疗两方面寻找对策。

  3、从个案分析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学生,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对策,是实现“问题学生”转化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我们又可以从案例中总结经验,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例如张琳《问题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法》一文对王柏雯进行个案分析,找出了她天真任性、课堂纪律不强、爱钻牛角尖、逢考必败的原因,并通过障碍法和改善外因法进行辅导和矫治,最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从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中寻找“问题学生”的教育对策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宽广。相关学科渗透,相关理论借鉴,也已成为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对策。例如范晋通过对班主任育人与医生治病进行比较,发现二者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从而借鉴医生治病的方法教育“问题学生”。

  三、对“问题学生”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问题学生”研究方面,成果丰硕,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注重理论的研究和探讨的同时,忽视了对实证方面的研究,尤其体现在国内的研究中。事实证明,诸多的教育策略和矫正方法对“问题学生”现状的改善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2)这些研究成果还是以经验总结居多,有的只针对某一个具体人物,缺乏推广的意义;有的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执行措施。因而,到目前为止,关于“问题学生”教育研究成果得到推广的还很少,国内尚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国外对“问题学生”教育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得到传播和应用的也不多。

  问题学生教育研究综述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

    教师要做好历史教学的备课工作,做到对每堂课讲的内容烂熟于心,从不同角度进行剖析,串联式地把历史教学当成故事来讲,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这是其中之一。笔者在本文中从多个方面分析了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方法,以期进一...

    sansa2025教育师范
  • 职高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24-01 职高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要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1]这也表明了创造能力的培养对职高语文...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发挥新媒体在大学生时政教育中的作用

    “时政”是“时事政治”的简称,指的是近期国际、国内的政治热点。对大学生进行时政教育是培养其政治素养、鼓励其参与政治生活的要求,开展大学生时政教育是社会、高校的必然选择。大学生的时政教育在新时代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也表现出了新的诉求,其中,对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析小学生语文高效教学的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095-01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点,我在语文教学中,...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做好单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众多因素造成了许多单亲学生群体的出现。面对这样的群体,班主任如何做好这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单亲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 1.单亲学生存在自闭问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中职德育课堂教学贴近学生生活的点滴体会

    思想道德课是中职学校推进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对提升中职生综合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德育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领略人生的哲理,提高自身的修养,正确地认识、评价、把握自己,真正地、持久地热爱自己的专业,并树立为之不懈努力的信念和决心,从而真正地在自己...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