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sansa2025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基金项目】该文系湖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研究课题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ZJGA201321)“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72-02

  学习能力就是如何学习的能力,一般是指人们在正式学习或非正式学习环境下,自我求知、做事、发展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人的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决定了人在学习时的成效。高职学生学习能力是高职学生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

  为进一步了解现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高职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本人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鄂州职业大学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内容针对用人单位对人才能力需求,参考高职教育关于学习能力的相关研究成果,从认知能力、专业学习能力、非专业学习能力、学习策略等方面20条,对鄂州职业大学商学院2012级大二751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这些班的学生都是大二学生,有一年多的大学学习经历。

  1.对学生知识渴望度的调查情况:在被问及受教育程度与个人境况之间是否存在直接的关系时,只有不到35% 的学生认为接受教育会改变个人境况,这个比例很低;而且只有30%的学生有毕业后继续学习的打算,说明大部分学生没有主动去学习知识的欲望,对知识渴望度比较低。

  2.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调查情况:大约50%的学生认为自学能力一般,仅有20% 多的学生能根据不同的课程不同的内容选择不一样的学习方法,说明只有少数学生对自主学习有信心,学习压力也不大,能灵活地有针对性地学习,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总是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况,习惯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没有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自学能力还有待提高。

  3.对学生最需掌握知识的调查情况:见表1(百分比排序)

  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注重对实用技术知识掌握,意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重视实践,也意识到“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这正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但对“政治理论”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低产生的原因

  1.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水平参差不齐。

  高职院校高考招生分数普遍较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高职院校生源层次多样化,有高中、中专和职高毕业生,文化知识水平与普通高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基础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带来较大困难。[1]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却“吃不了”。

  2.自卑心理较严重。

  由于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高职生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产生偏差,高职生属于专科层次,与本科生相比易产生自卑心理,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这种自卑心理一旦反应在学习中,无疑会给学生造成学习障碍,给教学带来困难。一旦学习中出现困难,学生就一味的妥协,悲观失望,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上碰到的困难,这种消极的态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信心。

  3.学习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生进校就是为了学好专业理论和技能将来好就业。这类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比较普遍很现实,他们注重实践,目的只是为了就业,功利性很强,因此,对于一些理论课就存在消极的态度,这样的学习是不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的,因为任何实践都需要理论的支撑,这样的实践才能走的更远,才会更有深度。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在学校学习,抱着应付混的态度,来到学校就像是要完成任务,象是被家长逼迫来上大学的。

  4.没有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有些高职院校学生在失去升学压力的情况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被动地去接受,总是等待课堂上老师讲授有关知识,没有主动出击,没意思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要多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多思考问题包含的基本原理,要“学会学习”。技能的训练不仅是课堂的练习,而且需要利用课余时间不断重复学习,这样才能获得很好的熟练度和创新技能的可能性。在实际操作技能反复练习中,理解书本的原理,把有关知识融会贯通,并予以创新,思考如何更有效率去工作。

  三、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策略

  针对上述高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和产生的原因,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培养:

  1.增强学生自信心。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偏低的情况下,容易对学生产生挫败感、自卑感,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心理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要多关爱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赞扬和鼓励,同时还要多看到学生的优点,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2]

  2.打造学生终身学习观念。当今时代,世界在飞速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终身学习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为了职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大学学习氛围,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知识需要充电更新,不仅要教会高职学生在毕业后能在社会上谋生的知识与技能,更应给学生指明专业学习方向,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懂得以后如何在专业技术领域接受新技术、扩充知识面。

  3.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是激励、指引学习者开展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和强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教师可使用多种教学媒体和多种教学手段来呈现不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兴趣。

  (2)教学的目标的设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要让学生觉得有挑战性,不能让学生很轻松就能达到学习目标,要让学生通过努力才能实现,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成就感。

  (3)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成果的信息反馈作用,适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合理归因。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4)教师应注重师生互动,加强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鼓励。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让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能力,在课后才能持续地学、发展地学。拥有了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才能在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后可以继续学习,进行知识更新,适应社会的快速变化。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意义重大。要让高职院校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

  (2)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条件。

  环境因素是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条件。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自由的教学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方面的服务,允许学生个人自由选择来支配自己的学习。可以采用分组团队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是否学会自主学习关系着高职学生能否就好业和进一步深造。

  (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不光要“爱学习”,更要“会学习”。 学生对为什么学习,学什么,如何学等问题都要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教师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应将“讲堂”变为“学堂”,做学生的学习顾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对策研究

    2013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做好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和特点,积极创新,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成长。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的对策研究

    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体验,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做法前人的研究是很少的,通过对“学生体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以多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其最终落脚点 还是要解决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那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假如不能解...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因此利用考试对学生进行检验十分必要,然而传统的考试方式给教师带来很大的负担,耗时长,工作量大,教师容易疲惫不堪,同时对于学生来说纸质的试卷也比较耗时,而在线考试具有高效、实用的特点,...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学生管理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矛盾,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意识与和谐班级文化的建设基点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本身是非物质的,但是客观的事物一旦沾染了意识便体现了人类的文化属性。意识,作为一种主体文化的反应,本身带有个体的主观性,但个体意识一旦汇集在一起便具有了文化的特性而成为客观存在。文化和意识同样赋予了教育以特殊的内...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