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重建研究

sansa2025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重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3-128-02

  一、增强学生团体的程序意识和提高技术技能

  高等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是信息技术和管理工作的融合,而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拥有一定程度的硬实力和科技能力,与此同时,学校更应该花大笔心思在培养有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乃至领导参与,领导、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必须具备现代管理模式。学生信息化管理是个极具有挑战的过程,班干、班导及学生会成员等各个方而的学生和师资力量都应该投入身心到信息化管理的运作和执行中。只要建立和完善起优化的学生管理信息模式,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无疑便会遭到严重地冲击和挑战,将会导致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和思想观念的重大改变。学生及教师工作者们是在学生管理模式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总而言之,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必须要各个学生们的努力和配合,将要努力地熟悉学生信息化管理标准模式的规定和规则,努力地开创新思维新模式来完成管理工作。

  二、提高学生信息化管理标准的规范性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同时,系统安全也越来越让人们重视,在人们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重要地是,建立一个合理、开放和基于标准的内部网应用平台,统一用户管理、访问控制、资源管理、管理员对整个网络可以实现单点管理,这样用户便可以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行。兴起的校务管理数据库即将成为高新电子教务的重大枢纽,如果一不小心数据被遭到损坏和遗失,那么出现的结果将会是让整个教学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解决该情况的最完美方法是要改善网络功能的防火墙设备,在防范病毒的同时又必须避开黑客的攻击,更重要地是要及时做好数据的备份工作,以至于在系统不幸遭受到攻击崩溃后能够立马恢复正常的工作和数据信息。

  三、实现校园信息化集成管理

  (一)资源整合和合理规划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要求有关信息的共享,要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就应当做到如下:

  1.必须合理规划整合相关的信息资源,建设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数据中心。只有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才能打破各个职能部门对信息的垄断和封锁,才能有效防止各部门、各单位在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同时避免由于各部门、各单位由于采取不同平台和不同标准而造成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上的困难和矛盾,以至于不让不同部门之间不同利益的竞争和角逐。

  2合理统一规划高等院校学生管理的信息化工程,各部门各单位各学校可以加强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努力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和整合,形成管理合力。实现彼此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共享,还应在一定程度上将信息资源向校外有关单位和个人开放,或者向负责为贫困学生提供贷款的银行,社会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等。

  3.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再开发。我们可以有效地将有关的文件和数据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存储信息和数据的体系,让学生信息化管理体系更高效地运行。

  (二)实现基于“手机一卡通”的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

  当今社会拥有成熟的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这些技术能够促进学生信息化管理。我校通过校园手机一卡通来加强学生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管理与应用。各校园卡、移动通信卡和银行卡之间的融合都是建立在学生信息化管理上。促使学校为学生服务与管理更便捷、更安全、更迅速。统一的身份认证平台、信息门户平台、公共数据平台、业务及应用支撑平台能够为学生打造独特的服务方式,使得生活和管理环境更数字化。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手机一卡通”后,校园网网速更加通畅,并且在校园内还能实现手机考勤、借阅图书、会议签到、手机门禁、上网、查询成绩、发布通告等活动。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数字化功能及智能化校园管理得到实质性的运用,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使得学校管理方式及水平得到创新与提高。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在校园中的运用,“智能化”管理将是校园管理的一大特色。

  (三)系统模式应用到教师信息化管理中

  为进一步服务学生,不仅要将信息化管理模式运用到学生中,还在教师管理中运用。两者存在许多相同点,创建信息标准、数据间的互换与共享、公共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和信息门户都是在学生信息化管理建设上完成的。同时,高校教师信息化管理建设是在学生信息化管理建设上实现的,从而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四)实现数字化校园

  数字化校园中包含了最新的管理理念、高端的网络技术及信息技术,将其与高校的教学、科学研究、管理模式、生活、服务等相结合。统一用户管理、资源管理和权限控制等,帮助高校在教育及工作模式方而得到创新与发展,从而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校园是人、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软件、数据库平台、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组成的有机体。数字校园并不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的,只是将其作为实现数字校园工程的一个途径,它的建立是在学校的管理及运行模式的基础上。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信息化涉及到学校领导及师生员工理念、学校在处理事件上的决策、组织信息化管理等方而。从而使各种管理工作及为学生服务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的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摆正学生信息化管理的位置

  学生信息化管理不能一味排斥其他传统管理媒介的作用,不能盲目迷信信息化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要客观地对待它。不可否认信息化是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手段,但对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仍然需要而对而的交流和沟通,一些重要的管理事项仍然需要纸质的文件表达学校的重视。

  五、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学生管理目前在各大高校都是学生活动的重要部分,学生高校管理工作是一项能够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及素质,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全能发展的活动。在学生的思想方而能产生通过自我提高和创新的新理念,并能用其理念来指导学生的活动实践,各个方而都是益处颇多。而在此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也显得至关重要,既能够确保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能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完善。在其中,高校中的学生会,学生干部,员等的主干支撑作用就更为突出,他们能够填补学生管理者的职位空隙,接手管理者的繁重任务,能够代替管理者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等。他们如同一座连接学生与学校的桥梁,畅通学生与学校的信息流动,保证学校的工作质量,也能够带来学生方而对教师、学校的信息反馈,达到教育管理与生活管理进一步完善。另外,培养学生管理骨干,锻炼管理学生的强大团队,也是学生管理的一重大任务。他们可通过与学生之间的密切交流,来帮助学校、教师更好贯彻和实现学校规章制度,提高学生与学校的契合度,认真落实,认真执行。学生干部也能够响应校方,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学生,带动学生,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自我管理的实践中来,将学生的主观意识注入学校理念,实践,使学生与学校间的相处更加丰富和融洽,提高更多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以达到学生更为全而发展,成为国家优秀栋梁的优良结果。

  高职院校学生信息化管理重建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的对策研究

    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体验,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做法前人的研究是很少的,通过对“学生体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以多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流动党员是指由于就业或居住地变化等原因,在较长时间内无法正常参加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活动的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对于提高流动党员的整体素质,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sansa2025未命名
  • 高职院校学生法治思维培育途径和方法的探索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01 法治国家的建设,不仅要求公民要形成法治理念相对应的思维方式,而且也要求公众必须接受这种法治理念,然而法治教育是形成公民法治思维的前提条件。...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

    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手段和方法很多,但其最终落脚点 还是要解决高职学生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那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有效的、可行的;假如不能解...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就业问题日趋突显,学生踏入社会面对的压力也较大。目前,由于高校不断扩招,而对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来说,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导致在就业的时候,出现很多问题,如只注重薪资待遇、求职失败后出现消极情绪,等等[1]。这些问题,对顺利就业很不...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探索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荐,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在学生管理上,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成长,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和矛盾,提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