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必然要为某种目的服务。在高中阶段,从应试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但从学生作为“人”的个体而言,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语文能力简单概括包括“听”“说”“读”“写”“思”五大类,其中最为根本的是“思”的能力。这里的“思”,即是思辨能力,是对一个问题,能通过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进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种思辨能力,是一个人有无思想的根本,借用帕斯卡尔的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①,人因思想而伟大,一个人只要有思想,就能屹立不倒。而中学生在成长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要“会思”,更要“善思”。

  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归纳起来,源于以下几点。

  一、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

  学到了知识,不一定就能收获人生的富足感。只有把知识跟世界生活相联系,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改造自己,将知识转化为做人处事的智慧,才能获得幸福。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和庞杂的信息,学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价值判断。那么,教师如何有效利用课堂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指导学生对历史现实等问题有自己独立的看法,能正确分辨出真善美假丑恶,避免人云亦云,这对健全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提高语文应试能力的需要

  纵观最近十年的语文高考真题,不难发现,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贯穿语文考试的始终。现代文阅读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学生要从大量的信息中分析出最佳答案,需要学生进行去伪存真的辨识过程;小说和传记文章的阅读,同样需要学生从小说故事和被传人物身上悟出自己独到的看法,甚至往往需要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另外,占据语文考试“半壁江山”的作文,同样考察了学生的思辨能力,从审题到立意,从行文到思想,思辨能力的考察贯穿其中。而分析那些高分作文也不难发现,其显著的共通点就是:文章有思想,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一个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语文成绩一定不会差。

  三、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近几年,随着中国教育的发展,大学生所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说,中国并不缺少大学生甚至更高学历的人才,但缺乏具有创新性的人才,这个问题,是影响我国在自主创新领域能否占主导地位的关键性问题,其严峻程度从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重视也可见一斑。一个国家的发展,希望在青少年,发展是否有力,在于青少年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规找到新的突破点,这需要青少年具有独立的思辨能力。放眼世界,那些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人,往往是不走寻常路的善于创新的人,比如引领一个时代的乔布斯,改变人们购物方式的马云,他们对问题的看法绝不是人云亦云。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求索、善于专研、勇于创新。如果一个民族能源源不断的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思辨能力的人才,那一定是这个民族的幸运,更是世界的幸运。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寓思辨能力于讲读课中

  在讲读课中渗透进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既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又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人是矛盾的集合体,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善美假丑恶无时无刻不在斗争着。缺乏思辨能力的人,会任凭这种斗争发展,任凭生命之舟随波逐流;有思辨能力的人,则能够用自己的意志调动心中真善美的一面,有意识地战胜假丑恶的干扰,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发挥,使自己的生命之舟沿着有益于社会的航线航行②。今人如此,古人亦如是。比如,在讲解李白的诗词及其人生抱负的时候,不妨启发学生讨论:“李白这么有才华,可他的政治抱负为什么一生都未能实现?”学生认识到:李白过于孤高,不屑走“科举取士”的入世道路,只求一朝问鼎诸侯;当他的抱负得不到实现时,他针砭时弊,归咎于他人和社会,从而使自己为世俗所不容,内心益发孤独愁苦。再让学生结合现实,谈谈从李白身上应该学习什么为自己所用?学生认识到:学习李白的才学,学习李白远大的志向,但不可只“仰望星空”,忘记了“脚踏实地”。再如,在讲莫泊桑的《项链》一文时,我问学生:“你们认为马蒂尔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知道马蒂尔德除了虚荣,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启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一个人,因为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是多面体;再联系实际谈谈当下的整容之风,要使学生明白:虽然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应过度追求,不应超出自己能力和健康的范畴。

  总之,语文课堂应该更具有开放性,将文本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多面的、立体的角度来分析文本,解读生活,使语文这门工具实实在在的为学生所用。

  二、寓思辨能力于作文之中

  教学生作文,不只是教作文的规范,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辨性的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中学生看问题,大多流于表面,不深入,也不全面。这一点,体现在材料作文中就会出现审题立意不准,或天马行空,或幼稚低级。在引导学生写材料作文时,让学生从不同的维度分析材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使学生看到事物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有取就有社=舍,有所为必然有所不为。这边是对思辨能力的一种训练。比如我让学生以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名言:“”为材料写一篇材料作文,学生的立意大多是取“脚踏实地”,只有个别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立意:如“既要有在云端起舞的梦想,又要脚踏实地。”或者“要做敢于在云端起舞的勇者。”这就反映出多数学生思维固化,不善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难以脱颖而出写出高品质作文。

  重视在作文训练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因为作文最能体现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品质,通过写作文,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了学生的思想品质。

  教书是为了“育人”。在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的培养,正确引导他们的人生之路,也是作为教师一个非常重要的责任。我们宁愿学生从我们的课堂上学到最好的东西是思想,因为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是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拥有学习工具的一门语言学科,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多元化智能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同...

    sansa2025未命名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是在进行了数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我们高中学生的进一步语文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摒弃了以往以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和应试技巧训练的教学目标,转向以提高学生感知语文魅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主...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79-01 在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语文教学的各种弊端日渐突出,只有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90-0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熟记,更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语感,对文章有准确的分析和领悟,以及...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0-01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主要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语文知识、语文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完...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