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sansa2025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高中语文是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拥有学习工具的一门语言学科,其对学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创新思维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多元化智能发展的基本保障,目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同时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研究方向。本文分别从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两个方面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展开相关探讨与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一)教师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实行的教学模式较为落后,教师与学生均过分关注学习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建立。在课堂中,教师在传授知识时是以一个主导者的姿态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只是担任着听讲、记录与理解的任务,讲课、听课及做题三个步骤机械化的进行。该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但其必将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课堂氛围缺乏人文性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课堂具有一定的紧张性,同时还缺少人文性。高中生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而这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也会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难以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及心理活动,不能根据学生的内心需求设计安排课堂内容,就会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紧张性,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教学效果的实现。此外,教师还可能忽视课堂人文性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容易过度追求答案的标准性,而忽视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具有的创新思想,这不仅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的枯燥乏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该现象就使得课堂氛围变得相对枯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被调动。教师一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采用讲授的方式展开教学,缺少新思路与新方法的投入,使得教学模式处于一成不变的状态,最终阻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观念的存在是阻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起主体地位,实现师生间的平等关系。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一种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运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并注意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调动,能够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改革的关键,因此,改变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传统教学观念是和谐、平等、民主师生关系建立的基本保障,并能够促使学生自由展开对知识的探索、进行自主的学习,并帮助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师生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及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主体意识,树立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的新理念,并以尊重学生的思想为基本前提,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能,适时地进行有关情感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感与信任感,并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的展现自我,建立起自己的主体地位。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采用新型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运用多媒体及综合性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并将抽象化的问题形象化,摒弃枯燥乏味的文字讲述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置身于教师所创造的教学情境之中,在满足学生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渠道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及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同时也是学生培养自身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教学渠道,设计良好的教学情境,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与教师的互动环节中建立起自己的创新意识、主体精神及创新能力。

  三、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过程追求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长远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维。首先,教师应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同时也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能够具备更多的、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课前预习导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课前预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部分,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从课前预习导学开始。老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设计课前预习内...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是在进行了数年的语文学习和语文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对我们高中学生的进一步语文素养的培养。素质教育理念下,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摒弃了以往以注重学生知识积累和应试技巧训练的教学目标,转向以提高学生感知语文魅力、提升语文素养为主...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4-179-01 在新课改的发展要求和素质教育的推进下,加强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传统语文教学的各种弊端日渐突出,只有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自...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

    语文是工具性学科,必然要为某种目的服务。在高中阶段,从应试的角度而言,语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高考时能考出理想的成绩;但从学生作为“人”的个体而言,语文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语文能力简单概括包括“听”“说”“读”“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和思维发展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7-0090-01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对课本中基础知识的熟记,更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语感,对文章有准确的分析和领悟,以及...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1;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20-0040-01 语文素养的内涵很丰富,主要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语文知识、语文认知能力、人文素养等。随着新课标的日益完...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