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sansa2025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习近平总书记自2014年5月提出“新常态”这一重大理论概念一来,我国各界对这一概念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解读。而作为经济领域专有名词的“新常态”已被赋予了更多的涵义与特征,其应用到了社会各个领域之中,用以解释、描述、分析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状态。从培训我国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角度来看,“新常态”具有经济领域的教育意义以及指导自身变革的重要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新常态下加强职业精神的培育是学校、学生与企业的共同需求

  (一)职业精神的培育是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市场的需求决定了教育的定位,在职业教育中,对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成为必修课。新常态要求我们主动参与职教体系构建,要坚持共同开展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扩大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高职院校应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为学生提供可行可靠的动力并提升学生对自身岗位和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为树立职业理想奠定基础。

  (二)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学生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精神已然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内涵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对于高职学生的需求量不断提升,但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选择过程使得职业精神就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职业精神的培育可以学生的自我认识变得更加端正,能够明确定位自己的就业方向及意愿,让学生从自身就业的角度主动了解企业的特点、环境及价值回报,转变就业观念。培训职业精神,是职业化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一名高职学生立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增强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

  (三)职业精神的培育有助于企业软实力发展

  职业精神是现代知名企业能够长期发展的“秘密武器”。责任感、使命感、团队合作感、敬业精神等元素构成了职业精神,企业员工良好的职业精神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企业的竞争力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企业员工职业精神的竞争力。不少的企业已经感受到,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缺乏一支职业化的队伍,特别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参差不齐。于是当代企业的管理者在招聘过程中不仅仅看重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而是更看重是否具体职业精神。所以,高职院校应重视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以增强学生自身职业发展的后劲。

  二、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缺失的现状

  高职学生拥有充满朝气、自信自强、有理想抱负等优点,但也有不少高职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够清晰,职业意识较为模糊。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自命清高、好高骛远,对人生价值缺乏正确的认识。高职学生就业方向大多为机械制造、化工、电子、旅游管理、建筑工程等一线服务、生产领域,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多为专业建设,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略了育人,忽略了“德才兼备”,忽略了职业精神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因此近年来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意见多为高职学生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职业精神缺失,例如不遵守工作纪律,缺乏工作热情,缺少职业理想等等。

  三、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路径再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把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要在2020年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教结合、各种教育相互沟通的终身教育理念。这一新常态就要求我们主动参与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常态,在高职学生教育途径里,需把职业精神的培养变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因此,高职教育新常态下针对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现在,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应从认知和实践两个层面上统一起来。

  (一)课程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培育

  培养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精神培养。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德育课是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最直接的灌输地,帮助高职学生认识自己专业的职业价值,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因在就业指导课中加强职业精神理念的灌输,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进行职业精神培养,同时高职学校可以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到校开展讲座,用成功的经营与经历现身说法,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

  (二)高职学校应形成培养新常态下职业精神的氛围

  将职业精神培育融入到校园和谐的文化生活中,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注重学生人格素质的提升,形成为人为学,尊师重教,与人和善的校园风尚。高职学院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积极向上的娱乐学习生活,将职业精神培养贯穿其中,激发学生的热情,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高职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就业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育高职学生职业精神最好的舞台,使学生可以提前懂得就业后的规则,充分了解市场需求,更加利于学生了解和理解职业精神。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与企业建立的实训实习基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加快社会角色的转化,为他们成为未来职业人打好深厚的基础。

  总之,职业精神的培育在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育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一个长期而又系统的工具。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教育制度建设的新常态必将少不了改革,加强职业精神培育也是高职教育新常态下改革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全社会、高职学校、企业各方面都需要为之努力。

  新常态下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何为动手能力 所谓动手能力就是实践的能力。一方面,我们要敢于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动手操作、制作等解决实际问题。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对策分析

    长期以来,社会实践活动被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社会各界企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下,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开展便民服务、文化辅导活动、法律宣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有效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中,通过“担当起本职工作来学习”或者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替别人当班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新模式

    一、高职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体系建构的必要性 教育部高教司新出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加大,保障了大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大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大学生生活费用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保障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把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关键。...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学生信息行为模式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C-0030-02 当前的大学生是在网络与社会信息快速发展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不仅是信息时代的体验者,而且思维活跃,对信息较敏感,且潜在...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