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管理 > 正文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ansa2025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在翻阅大量相关资料后发现,大多数研究都是从老师的课程准备、课程如何讲解作为出发点进行研究,很少有以学生心理特征出发点作为研究的重点。老师在备好课程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其实老师自己掌握的知识是一门学问,想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却另外一门学问。在此,我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上课时的心理变化,并掌握其规律,方便老师更加容易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感官刺激

  首先说感官是指我们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器官。当这些器官接收到外界的刺激,例如光线进入眼睛、声波传入耳朵(膜)等,我们器官的神经会接收这些讯息,然后再传入大脑加以处理,诠释这些讯息的内容,之后再进行相对的反应等。那么人从一生下来就不断的在接受外界的刺激,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能动的作出相应的反映。从婴儿简单的哭啼到成人解决复杂的问题,都无不体现这一规律。如果现在有意识的剥夺你对外界的刺激。例如,把你关进没有光线、没有声音的空间里面,你在里面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可能你连一天的时间都熬不下去。

  2感官疲劳

  感官当一种刺激长时间施加在一种感官上后,该感官就会产生疲劳现象。各?N感官在同一种刺激施加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疲劳。疲劳现象发生在感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长期接受一种刺激的话,便会产生疲劳的感觉。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教师只用口述的方式讲解知识的话,那么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学生上课走神,或者直接睡着。但是,各个感官同时被调动起来后,虽然会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可疲劳的程度远远低于单一感官受刺激后的疲劳程度。回到刚才的例子,相比之下,老师只用口述这样单一的听觉刺激方式和老师安排学生亲身体验这种既调动了听觉、视觉、触觉、知觉的方式,哪种方式即容易抗疲劳,还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知识接收的心理过程

  说到知识接收的心理过程就不得不提到知识本身分文陈述型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型知识就好比语言信息,比如,语言文字、数学符号、或者历史事件等等。而程序型知识学习分为认知阶段、关联阶段、自动化阶段。比如,学习某项技术、参与某项活动等等。虽然两者学习的心理过程有所不同,但是他们有一项共同之处,他们都需要接受外界刺激作为前提,那么这些都是外界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官,通过反射弧与大脑产生听觉、视觉、嗅觉、皮肤觉、味觉、知觉等等。在课堂上老师讲述知识,板书材料、播放图片和视频这些属于陈述型方式,而邀请同学们上台亲身体验属于程序型方式,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同学们都必须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接受到,还需要学生通过思维、情感、表象、想象内化为自己所能理解的东西,甚至有些知识需要不断的练习,而这一过程称之为知识接收的心理过程。

  其实在各位教师们授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首先,当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时候,学生不仅能高效的学习知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自觉的探索未知的知识。其原因在于这种让学生亲身参与的教学方式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各个感官的刺激: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知觉,并让理论联系实际,充分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老师在课堂上播放视频,以动态的视觉效果配合听觉刺激,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使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视频当中所蕴含的知识。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能使同学们接受更多的课外知识。再次,老师展示图片,而这种方式调动的感官刺激是非常有限,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也是课堂上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文字描述,其实不难发现,在老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文字的表述是不可避免,但这种单一的刺激感官的方式持续时间短是比较合理的,可一旦长时间刺激极易引起学生疲劳,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大大减少了学生对课堂的兴趣。那么学生亲身参与、视频教学、图片演示、文字讲解着四种教手段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有强弱之别,也存在有内在的联系。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长期单一的使其中某种教学手段同样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并且相互穿插,不断的给同学们一种新颖的感觉。这个就像是经济学中需求的边际效应递减一样,只有不断的创新与改变才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想要上好一堂课,教师备课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在备课的同时更应该考虑到学生在听课时候的心理规律,合理的组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回想起教学的过程中,其实很多时候认为学生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如果他想学,他们一定会学,如果不想学,想尽办法也没用。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教学问题出发,也许并不是学生不想去学习,而是我们教师应该去寻找更为有效的引导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高段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善于用师爱去叩开学生的心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自己的热情、心血和智慧去启迪诱导学生,使班主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随着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高段的教学中,为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就要重视学生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标下数学生活实践课程的应用

    新课标对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学必须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以生活实际为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践课程,能够为学生构建生活化的学习场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构建自己的数学学习模式,提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新课程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0-0075-02 小学是孩子们健康成长、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们的首要目标。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却遇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德育工作

    [摘要] 在网络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德育工作应与时俱进,因变而变。要加强高校生的网络德育,必须建设高效、规范、严格的网上管理系统,加强高校教师网络德育队伍的建设。 [关键词] 网络德育;高校; 管理系统 网络作为新的技术平台,在为高...

    sansa2025经济管理
  • 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机制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017-04 创新创业,是国家发展之根,是民族振兴之魂。今天的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正在蓬勃涌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是创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6.004 Comparative Study of Students Learning Inputs in Vocationa...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