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sansa2025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引言

  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出台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

  1.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课程内容涉及就业观念、就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心理、就业过程等诸多方面,对帮助大学生了解和适应“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做好就业准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仍存在着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1课程内容不完整

  各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偏重于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对就业心理和职业能力指导较少,特别是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导,几乎是空白。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一些大学生出现自卑、焦虑、急躁、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阻碍了他们的正常就业。

  1.2课程内容浅层次化

  就业指导课程形式主要为报告式、讲座式,内容大多为就业形势的介绍、政策法规的宣传、以及一些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上,对于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调整就业期望值等根本性的问题缺乏深入的引导。

  1.3教学模式单一

  根据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的调查,超70 %的学生认为学校的教学模式单一。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普遍以传统的大班课堂教学为主,缺少个性化的就业指导,缺少实践教学,就业指导所需要的模拟教学、个别教学、素质拓展训练无法全面开展,这使得就业指导课程的指导效果受到较大的限制。

  1.4教学方法陈旧

  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填鸭式教学方法为主,大学生普遍反映授课教师教学方法欠佳,课堂气氛沉闷、部分老师照本宣科等方面的问题,大学生对课程的热情度降低。此外,高校缺乏职业素质能力、职业兴趣等方面的测评系统软件。

  2.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

  针对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四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2.1完善教学内容

  高校要系统地安排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围绕整体的教学目标,结合各年级的特点:低年级应以职业生涯及规划等相关教学为主,辅以个人性格、职业倾向测评、个人生涯规划设计,使大学生参与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发展相关的训练;高年级应以择业指导为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授就业心理、就业技巧、职场礼仪、就业政策等内容,配合进行模拟招聘会、社会调研、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并适当进行在创业教育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2.2创新教学模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为保证教学效果,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首先,要结合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模式:对职业规划理论,采取课堂教学模式;对职业规划内容,采取“课堂+个性规划辅导”模式;对就业环境分析,采取“个人采集就业环境信息+小组讨论+ 老师总结辅导”的模式等。其次,在时间管理上,应该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设计,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每个教学环节的实际需求,提出合理的时间分配安排表,保证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顺利实施及成效,合理分配好教学时间。再次,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增加大学生的实践教学课时数,并辅以求职模拟、校友讲座,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开展模拟面试、模拟招聘会、制作求职简历等实践技巧有关的活动,保证学生得到更多的实践教学指导。

  2.3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指导相结合

  个性化指导是建立在宏观就业指导基础上,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全过程指导,是宏观就业指导的延续和补充。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基本上采取大班课集中授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形式是一个教师对一个群体的学生进行集中教学,虽然教学效率高,教学成本低,但是容易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的自身条件、家庭背景、能力素质等都不同,其对就业指导课的期望值与需求也不同,因此,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除了集体教学外,还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合理安排个性化的就业辅导,因材施教。

  2.4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本质来看,既有课堂教学需求,又有强烈的就业实践要求。这就要求在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时,必须坚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同时,进一步增加课外实践教学内容及范围,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就业能力和技巧,增强他们对职业的感悟与体会,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并在实践中检验课堂指导的成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整体职业素质和能力。

  结语: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改善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现状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进行教学改革,从而进一步发挥出就业指导课在指导学生就业的关键作用。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对初中国际学生的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25-02 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韩国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现在学相似图形、概率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用啊?学这么多门功课又有什么用啊?等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的对策研究

    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体验,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做法前人的研究是很少的,通过对“学生体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以多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0-01 1.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文对很多小学生都是一个难题,他们不知道作文中可以写什么,怎样写,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的时间就急得是抓耳挠腮。写作文真的是很难吗,无可否认,有人觉得它简单,有人觉得它难。很多人一想到要写作文真的是脑袋都要大了,完全对写作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83-1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聚集地,输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国内一些心理、教育、卫生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网络通讯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防骗的教育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软件、渠道的出现和普及,网络诈骗的类型也日益多样且隐藏极深。因此,许多大学生会因好奇或贪小便宜等心理陷入网络诈骗的漩涡,学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防骗的教育,引导他们理性、安全地上网。...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