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sansa2025

  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在《中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更显得重大。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将中国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位音乐教师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点来挖掘:

  一、民族音乐的特性及旺盛生命力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56个民族,56朵花》唱红了大江南北,正是这56个民族的无限的音乐创造才能,才谱写出许多这样绝妙的音乐作品来。云南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少数民族约占总人口数的31.7%,各民族间在社会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且经久不衰。民族音乐以其原始、古老、质朴而著称。通过现代各种新闻传媒作为载体,为民族音乐传播提供了展示舞台,许多民族音乐再一次焕发出青春。如:《阿佤人民唱新歌》(佤族)、《北京的金山上》(藏族)、《马铃儿响来玉鸟唱》(彝族)……这些优美动听的歌曲,传遍大江南北,经久不衰,彰显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内涵

  “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任何一种艺术都有其美的内涵,音乐的美体现在让人们在聆听的过程中,被音乐中的“真善美的思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作为中国人,在重大场合,当升起中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多少人会被其震撼心灵的乐曲所感染,人们怀着神圣、庄严的情愫融进那雄壮的旋律中,让听者热血沸腾,产生敬畏感。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1.何谓音乐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是指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美学角度来看,只有对音乐作品产生兴趣,有了对音乐美产生美的体验,才会有可能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对音乐产生审美评价,形成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从而达到情感升华,成为一名音乐艺术的欣赏者、审美者。

  2.民族音乐的美感物质

  中国是一个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多元音乐文化”的国家。各个民族间相互融汇、交流、渗透,形成了一个多类型、多曲调、相包容的音乐大舞台。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驿过程看,由古到今,由南到北,由中原到边疆,构成了一个大音乐“交集”,形成一个音乐长廊。音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各个地域间形成典型风格的民族音乐。西北高原的高亢、粗犷。如:《山丹丹花开》、《掀起你的盖头来》等;江南水乡的优雅、轻柔、舒缓……这将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的最佳素材,为教育学生热爱音乐艺术,热爱美好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教学中将民族音乐与审美情趣结合

  法国作曲家圣桑说:“音乐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产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处有一种独特神秘的感觉,即美的感觉,借助于它,人才能领悟艺术……。”音乐美感必须是“赏心悦目”,“悦耳动听”的,而民族音乐正好具备这样的功能。每一首歌,每一首乐曲,都具有思想性和美感元素融入其中。在多年的音乐教学中,尽量做到:

  1.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针对性

  笔者从事音乐教育已有20余年,熟知小学阶段音乐教材编排体系。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年级段,对民族音乐进行选择。低年级段选择结构短小,旋律动听,节奏明快,形象鲜明的音乐作品。如:《哇哈哈》、《春晓》、《我爱北京天安门》、《我中草原小骑手》(蒙古族)、《数鸭子》、《红星歌》等。由于低年级儿童受年龄、文化、生活经验的局限,审美情趣悟性较差,采取粗略地讲一讲音乐所蕴含的美,然后听一听、唱一唱、跳一跳、演一演。还根据性别、喜好的不同,让男生敲敲打打,女生跳舞表演,从中感受音乐的美。到了中高段,学生已初步有了一定的审美意识,渐渐能感悟民族音乐的美感,这时,笔者就选择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力度美的音乐。如:《茉莉花》、《长江之歌》、《花儿与少年》等,让学生听唱,演一演,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音乐的美。

  2.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选择性

  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承载着华夏儿女的多少理想追求与音乐梦想。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作了极为丰富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具有反映民族历史的、社会、劳动、风土人性、爱情、婚姻、日常生活等内容。在教学中,有选择地安排音乐作品具有积极向上,最能反映先进的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逐一练唱、欣赏。特别是对民族器乐曲,如,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二胡曲《二泉映月》、《赛马》(蒙古族),管弦乐《春天序曲》,民歌《马灯调》,合唱《黄河在咆哮》,男声独唱《乌苏里船歌》(赫哲族)等,让学生真体会到民族音乐无穷魅力,使学生提高音乐审美品位,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从而净化心灵。

  3.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有传承性

  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永远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靠的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千百年来,中华民族音乐中的许多经典之作,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被世人传唱,其根本点就是靠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音乐人传承下来的。如中国古典乐曲《敦煌舞曲》、《霓裳舞曲》、《琵琶记》。外国歌曲《祝你生日快乐》等这些歌曲,在教育教学,笔者注重传承教育,将国内国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收集整理,依据各年级段,儿童的认知水平等,练一练,唱一唱,演一演,利用社团活动,大型节日,搬上舞台,让更多人能认识她,传唱她,欣赏她,达到传承的目的。

  4.民族音乐审美教育应与影视音乐相衍接

  影视作品集音乐、美术、音响、语言、动作、舞美为一身,其传播范围之广、速度之快,影响之深,是其他文艺作品所不能及的。而其中的音乐作品(歌曲)更是传播至远至深。有些歌曲作品,教学生几遍都记不住,而影视作品一旦播放,很快就传遍大江南北、众多影视音乐作品,都蕴含许多民族音乐元素,蕴含着美的元素。如:《刘三姐》中的《山歌好比春江水》;《黑山角》中的《边疆的泉水清又纯》……这些影视作品,深受歌者喜爱的主要原因是作品中所显现出的音乐美感,既表达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忠贞爱国,追求理想,幸福生活的传统美德,又是民族音乐的典范,每每当人民听到这些乐曲,都会情不自禁地唱上一段。在教学中,笔者依据年级学生特点,选出一些歌来,教学生唱,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中华民族音乐的人性美,情景美,歌词美,风格美,画面美……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充分挖掘民族音乐的美的元素,重视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通过多渠道、为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品位,使学生热爱音乐,增强民族自豪感,更爱唱民族歌曲,必将使我国民族音乐这朵艺术奇葩,绽放出艳丽之花。

  挖掘民族音乐美的元素,培养小学生音乐审美情趣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校大学生对于O2O教学模式的反馈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网络课程呈现席卷全球之势。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的课程采用O2O教学模式,即线上线下混合式课堂教学模式。由于O2O教学模式是新生事物,所以很多教师不是很确定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从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角...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互联网+”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及价值 (一)有利于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求...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在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来注意学习中的细节问题,如果缺乏观察能力,只是一味地靠老师在教学中进行灌输,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缓慢的。...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高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3-0129-02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的影响下,高校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的道路上,学生干部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主力军,是联系学生和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基于新时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改革与优化的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9-01 在高校管理中,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在学生管理工作上,可以确保进行的有条不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