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教育师范 > 正文

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

sansa2025

  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

  目前,在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风建设现已成为高校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伟大工程。高校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学风建设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学风建设认识水平,提升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营造浓郁的学生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1 学风建设与学生工作的关系

  学生工作在整个高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风建设现已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通过认识和明确学生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充分认识学生工作的重要性,还能够将学生工作充分融入到学校整个教学和管理工作中来,认识和把握学生工作的目标、原则和方法,不断解决新时期新阶段新问题,切实让学生工作取得实效。学风建设主要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的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端正学习态度和提升治学能力。学风建设与学生的培养和学生的质量的提高密不可分,高校学生工作和学风建设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因此,高校应该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不断加强学风教育,培养“四有”新人。

  2 以学风建设为主线,推动学生工作发展

  良好的学风是以教风严格、学风浓郁为存在的基础,是全面并充分地调动教育教学工作、日常管理工作、综合性服务工作等主要职能作为学生工作的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教学育人的综合性教育机制。高校学生工作不仅需要积极地适应我国教育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且还需要全面地着眼于我国教育发展的全局,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以学风建设为主线的学生教育工作模式,真正确实地保证每一个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持久的内生动力和力量源泉。

  在新时期新阶段,学校学生工作应当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导向、德育教育为先的教学理念,紧紧地围绕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这一中心环节,始终坚持以“一个中心,六个平台”的学生工作体系为重要载体,逐步形成以学生发展的服务模式。这一服务模式的目标是以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切实实现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成才为核心理念,坚持以学生学业进步为主线,全面推动了学校学生工作向科学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全面提升和促进学生的知识进步和健康成长。

  学生发展服务模式具体包括九个模块: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毕业生教育,学业进步服务,校园文化育人,心理健康教育,资困助学,创新创业教育、公寓服务育人和队伍发展保障模块。从具体功用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增强学生积极的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新生、毕业生教育是重点抓住学生工作的最关键的环节,不断推动学校文化精神的传承;校园文化育人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不断营造积极向上有为的校园文化氛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强化学生心理危机的防范,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资困助学体系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业;新创业教育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灵感,切实将推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公寓服务育人充分彰显了宿舍文化育人特色,不断为学生打造一个优越的成长成才的良好平台;队伍发展保障是通过不断提升学生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全面地推动学生工作的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切实全面发挥学生工作教育队伍在对学生的政治引导和专业成长方面中积极的作用。

  同时,高校学生工作要紧紧围绕以学风建设为主线、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模式为依托,通过不断出台、完善和落实《优良学风办创建评选办法》、《班级建设工作条例》等各项规章制度,全面推动教育模式运转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通过校院二级管理的落实,开展积极的学院德育评估体系和学生工作期中检查工作评定,充分激发学院在学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教学模式的机制化建设;通过开展“博学笃行、律己修身”等多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推动学生教育模式向知识化、内涵化的方向全面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工作理论和学生工作实践操作模式,不断增强学生工作体制机制的完备性和实践的操作性。

  3 新时期推动高校学风建设的新思路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功能

  良好的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体现。不断加强学风建设,重点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观念,切实增强学习的政治敏感性和立场的坚定性。通过不断加强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真止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通过对马克思经典著作的研读、的政策理论的解读、先进事迹的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将来学生们步入社会提供过硬的本领。

  (二)加强高校规章制度管理的约束功能

  加强管理是高校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通过加强管理手段和方式方法,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和学风建设。高校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通过加强考勤制度、自习纪律、课堂纪律、宿管纪律等不断纠正违法乱纪行为,规范学生的制度管理和约束能力,形成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三)保障学生工作教师队伍的组织能力的提升

  学生工作的教师队伍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对学生的管理是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稳定性都对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精干、能力超群的教师干部队伍极其重要。在教师干部队伍建设中,不断加强辅导员师资的配备、严把入口关,让更多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的好教师选聘到教师队伍中来。同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评定,增强教师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

  (四)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良好学风是高校精神风貌的重要体现,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教室文化、校园艺术节、文化长廊、电子图书走进宿舍、技能比赛进班级等多种形式营造浓郁的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氛围;高校通过提高社团主体性能动性及与专业知识的联系性,拓展学生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业余空间,不断提高素质,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带头作用

  作为学风建设主体群体,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具备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作为先锋,树立良好榜样推动高校学风建设。

  (六)培养学生良好学风养成教育

  通过良好学风养成专题活动、主题班会、第二课堂等促进高校学风浓厚学习氛围。

  高校学生工作在学风建设中的实践和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影视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自上世纪末开始,影视文化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这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来说,既可以将影视文化视为德育教育的资源,让高校在思政工作方面不断扩充渠道,又可以成功开辟一块新的工作领域,思政工作人员要充分结合高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将影视文化教育发挥作用,这样...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创新能力是其综合素质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的文化修养进行培养,更要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新的方向和目标,教师也越...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在小学语文精读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其教育的体系也在发生着变化。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个人素质教育有着很大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的精读教学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但如何来提升小学语文精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性,成...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高中语文教师如何结合学生特点提高课堂效率

    在我国国内的许多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一直受到高中语文内容的冗杂性和因学生个性鲜明造成的教学难题的双重困扰。不得不承认,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实涉及生活与科学的方方面面,教学难度比较高。高中一般班容量比较大,学生数量较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谈高校共青团组织学生社团建设工作

    学生社团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活跃了校园学习氛围,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平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渠道和重要阵地。2005年1月随着中共中央十六号文的...

    sansa2025教育师范
  • “选”、“定”、“用”、“送”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工作体系探析

    中图分类号:D2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2(b)-0252-01 各级党组织在工作细节上都各有千秋,各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选”、“定”、“用”、“送”四步走,将党员发展、教育工作细化...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