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sansa2025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涵

  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新概括。笔者所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即着眼于大学生个体层面,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围绕爱国主义、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等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与其他教育不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其独有的特性:首先,教育本身并不局限于对学生某方面技能的培养,而在于通过精神方面的沟通以及言传身教,塑造学生独立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不再是不对称的教育关系,而是建立在平等互信及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实践式交往关系。再次,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漫长的养成过程,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发挥个体优势,逐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价值观的代表先锋,在很大程度上引领着社会价值观的走向,对于这类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怠慢。就我国的教育模式来看,无论是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甚至是艺术教育,依然以“塑造”被教育者作为主要途径,即从源头上将被教育者置入一个标准中,缺乏对个体的探究,影响独立人格的形成。这显然不符合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性和要求。多年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伴随着高校思政教育,有了长足进展,但是该项工作仍不容乐观,传统的培育方式并不能与当代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特征相吻合。

  课堂教学是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核心价值观教育也同样要借助这一平台。但从目前课堂教育以课本静态说教,ppt展示讲解,课堂提问、回答、讨论,视频短片教育,网络远程名师讲授等方式来看,虽然培育方式相比传统的有所改进和创新,但仍没有发挥出其特有的功效。从目前的整体效果来看,这种教育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思政工作的专业性不够,价值观教育工作尚待进一步深入。同时,高校思政工作人员的专业性限制,对于学生的专业和职业指导不够,造成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这个环节的效果不甚理想。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生动的第二课堂。但该方式不同于课堂教学与日常思政教育工作,其局限性在于:无论是校园文化活动还是社会实践活动,都会涉及到活动成本、活动频率、参与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使活动不能随时随地进行,而且该方式只能作为其他教育方式的辅助手段。

  根据对以上教育模式的分析,造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局限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培育方式过于固定、陈旧,力度不够。前者主要表现在坚持传统的说教培养模式,培育方法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后者主要表现在高校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课程设置上。

  三、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研究

  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路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为高校寻求培育方式创新,提供了发展方向。围绕中央对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总体要求,以当代大学性的特点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国内外时政热点为施教素材,构建集强制性、自愿性、趣味性一体的网络平台,通过课堂自主学习、开放讨论、课后亲身实践、报告总结等的方式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

  首先、高校整合思政、网络技术的教师队伍,建立平台运行团队,同时通过校园局域网,设计、开发面向全体大学生的网络在线教育系统,利用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共同推进基于网络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其次、网络平台的内容更要注重新颖性、时效性。第三、网络教育同时要具有强制性,以确保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效性。建议将该教育设置为思政课程的自主学习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在网上通过自己的学号和学生卡密码登陆主页,完成教师事先发布的课堂学习内容,系统可运用组态软件等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实时记录。课程结束后,平台后台完成学习记录,反馈给任课教师,以便督查和指导。

  四、结语

  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恰如一把双刃剑,既给大学生带来了积极的正面影响,也使他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甄别信息资源的挑战。在网络上,各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频繁发生碰撞,要使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保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需要高校进行引导。通过网络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教育,将现如今最新的各种社会思潮、另类的生活方式、千差万别的文化进行剖析,并借助网络载体,将教育贯穿于整个活动之中,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开阔视野、提升甄别能力。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方式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谈对初中国际学生的理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18-0125-02 在一次数学课上,一位韩国学生问我:“老师,我们现在学相似图形、概率对我们以后的生活有什么用啊?学这么多门功课又有什么用啊?等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职院校“学生体验”的对策研究

    新一轮高职课程改革突出学生在教学中体验,这既是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重视“学生体验”的过程,这种做法前人的研究是很少的,通过对“学生体验”的研究,以便更好的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的意义。为此,我们对学生的培养工作要以多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60-01 1.加强学生口算训练 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和熟练程...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文对很多小学生都是一个难题,他们不知道作文中可以写什么,怎样写,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的时间就急得是抓耳挠腮。写作文真的是很难吗,无可否认,有人觉得它简单,有人觉得它难。很多人一想到要写作文真的是脑袋都要大了,完全对写作提不起丝毫的兴趣,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083-1 高校作为高等人才的聚集地,输出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国内一些心理、教育、卫生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

    sansa2025人文社科
  • 网络通讯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防骗的教育

    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软件、渠道的出现和普及,网络诈骗的类型也日益多样且隐藏极深。因此,许多大学生会因好奇或贪小便宜等心理陷入网络诈骗的漩涡,学校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大学生网络防骗的教育,引导他们理性、安全地上网。...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