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关于盲聋学生缺陷补偿教育的探究

sansa2025

  关于盲聋学生缺陷补偿教育的探究

  一、特殊教育的定义

  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盲、聋学生缺陷补偿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

  爱心教育,唤醒盲聋学生沉睡的心田,教育家马卡连科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残疾儿童由于自身的生理障碍和家庭社会的一些不恰当的看法和做法,导致他们在心理发展上存在诸多偏差,在情感上,常常表现出自私,冷漠,自卑或狂妄自大,逆反心理特重,报复心强等心理。如聋生杨力,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了他自私、冷漠、狂妄的个性,在学校稍不如意就打人,就不读书了或是跑出学校耍几天才回来。用爱心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为此,学校在开展缺陷补偿教育中,确定了以爱心、细心、耐心为原则,加强对残疾儿童的心理补偿教育。学校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让每一位残疾孩子在学校都感受到慈母般的关爱。老师在耐心指导孩子发音,为了让聋哑孩子得到公平教育,老师们的付出可以说是超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程度。学校在全体教师中深入开展了特殊教育教学研究,组织教师互帮互学,并为教师购置了《中国手语》等教学用书。同时,组织教师到相关的学校听课学习,使老师们完全掌握了聋校教学常规,能熟练运用哑语从事教学。

  三、通感对于盲生缺陷补偿的有效途径

  1.利用通感的变通性进行缺陷补偿

  盲童在学习和运用语言时,缺乏视觉形象,因此虽然他们能够说、写表达色彩、景色、光线等需要视觉才能获得直接经验的词语,但是这些词语常常都是照搬过来的,尤其是有关色彩的词语。后天失明的盲生尚有残余记忆,但对于先天失明的人来讲,其本人并没有见过那些真实的情景,也就是说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和第二信号系统(语言)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颜色、物象、感觉之间不能一一对应,不能理解色彩给人的美感,以及它所蕴涵的深层意义。

  在实际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它来了解色彩的含义和特性。色彩不可闻不可触,但是它却存在着一定的重量感,温度感和深度感,例如将奶黄的咖啡色和热的牛奶咖啡联系在一起;另外,在人的心理综合感觉体验中,它还赋予一定的情感效果和象征意义。

  2.利用视、听的互感进行缺陷补偿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后感官”,“应当始终鼓励盲生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倾听技巧对于他们大有帮助”。要坚持长期的训练,例如:辨声游戏、听觉选择游戏、听觉理解游戏、听觉记忆游戏等,使盲生的听觉能力得到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完善,最大限度地在缺陷补偿中发挥作用,敏锐的听觉将会给盲生提供一幅气韵生动的“音响图画”。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荷塘月色》)

  作者将视觉付诸于听觉来表现月光下的“光与影”,巧妙地将视觉移借于听觉,这就为我们从听觉渠道引导盲生感受“光与影”的魅力提供了内容。悠扬的琴声,和谐的旋律对于盲生来讲再熟悉不过了,因此,“此处无声胜有声”,不需视觉,不需言语,盲生就能感悟出“光与影”的绝妙;另外,从修辞的效果来看,也更显得新奇生动,增加了语言的表现力。

  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地让盲生在运用听觉时配合其它保存的感觉,以听觉为主,加上摸、闻、嗅,调动多种感知觉,这样可以得到更加相似的感觉体验。再如: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听潮》)本例主要是视觉和听觉的互感描写,作者将视觉付诸于听觉,音响之美并没有实体的形象,但通过作者的描述,却可以于声音中感到甜润,生动鲜明的色彩形象可以由一个音符引起,强烈味觉可以唤起一个视觉形象,作者由大海起潮前低沉的海波声为基点,引发起一系列对应的通感形象,他们之间构成一个综合的立体意象网:作者首先以拟人手法,将落潮的声音比拟为诗人的“沉吟”,接着,由视觉移感于视觉、触觉和嗅觉,再移感于嗅觉,味觉,又移感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最后由听觉移感于视觉,并回感到听觉。盲生虽然没有见过海,却用多种方式感触了海。

  3.触觉对视觉缺陷的补偿

  有人说:“手是盲人的眼睛”,这就是意味着人失明后,触觉将是盲生获得各种概念的主要手段。所谓的“触觉”是肤觉的一种,它能使盲生体验到事物的许多特征,例如大小、形状、质地、软硬、柔韧、重量、潮湿、干燥和温度等。如果说你进到天山这里像是秋天,那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变得很柔和,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凝脂似的感觉。(《天山景物记》)天山深处山色的清淡、透明和山形的平缓起伏。就视觉范围来讲,盲生是没有这种视觉体验的,但我们可以从触觉方面去引导学生。“柔嫩”“柔和”是盲生能触摸的,从“柔嫩”中可以想象山的清淡程度,从“柔和”中可以感受到山的平缓起伏,这样,盲生完全可以借助教师的分析,从自己以往的触觉体验中感受到“凝脂似的感觉”,完全可以不借助视觉而感知天山深处山色、山形所独有的特征。视觉和触觉的一个关键性区别就是触觉“要求更多有意识的努力”,“只有主动地有目的的将触觉用于认识的目的,触觉才能发挥其对物体进行认识的功能”。因此,在盲生平时的经验积累中,要尤其注意有明确目的的发展触觉。

  4.综合性感觉与视觉缺陷补偿

  嗅觉可以感知一定距离的物体,味觉可以丰富盲生的感觉经验,很多信息明眼人熟视无睹,对于盲生来讲却可以极大地丰富他们的感觉经验。在日常生活中,同时调动盲生各种体验,可以传达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人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心绪。

  关于盲聋学生缺陷补偿教育的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5202 物理是一门和人?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是初中阶段必学的一门学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推进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推进新课改的进行。物...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部分高校贫困生由于受到了校内外消极负面现象的影响,产生了拜金主义、实用主义、悲观主义等等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更严重的是,当其面对“富裕”的同学时,现实的差距感会让他们产生社会不公的感觉,从而思想变得偏激,继而可能会做出威胁到学校和社会的安...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扩展小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教学策略选择

    小学数学是小学课程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学生基础数学知识、基本数学思维方法、简单数学技能运用的重要阶段。老师不仅应该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所有知识点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系统的讲解与分析,更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习惯来扩展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医学生责任心与学业拖延行为的调查研究方必基

    摘要:为探讨医学生责任心与学业拖延行为的现状及相互关系,采用青少年学生责任心问卷和大学生学业拖延问卷对323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学业拖延行为与责任心呈显著负相关(p.05),但在学业拖延行为方面,男生在责任心问卷上的得分显著高...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加强情商教育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丹尼尔?戈尔曼在《情感智商》一书中将情商划分为六种能力:一个人把握与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了解、疏导与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乐观人生、自我激励与自我管理的能力,面对逆境与挫折时的承受能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以及通过情绪的自我调节不断提高生存质量...

    sansa2025理工科类
  • 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分析及解决策略

    导致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出现的原因比较多.笔者主要分析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找到了一些问题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学习障碍,提高中学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中学生数学学习障碍出现的主要原因...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