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融合

sansa202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融合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压力,在如此重压之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早在2004年国家就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到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经历十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探索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而包容性发展理念就是指所有人机会平等、成果共享的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兼容并蓄的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用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改革高校思政工作的创新之举。

  一、包容性发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基于包容性发展的启示,高校思政工作者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注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建设,深入了解学生各方面的需求,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问题,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相处。包容性发展理念为高校思政教育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一是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合理需求;二是建立公平、公正的高校资助体系,使学生有均等的机会参与其中;三是基于优秀的高校思政工作者队伍,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每个时期的大学生都有自己时代鲜明的烙印,为了满足他们的成长发展需要,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全面分析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也是高校思政工作包容性的一面。当前高校思政工作主要面临三个问题:

  (一)大学生个人问题突出

  首先,随着社会的开放,互联网是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必要平台,这个虚拟开放的环境是大学生标新立异的必要条件,但同时也严重影响大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建立,社会经历的匮乏使他们在面对互联网环境中负能量的事务时缺乏判断力,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其次,从家庭的角度讲,独生子女是当代大学生的另一个标签,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呵护和关爱,导致学校里充斥着很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另外,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被移植和衍生到高校内部,导致一些大学生容易产生极端思想。炫富、攀比、内向、自卑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高校缺乏完善的资助体系

  首先,我国现行的“奖、贷、助、减、补、免、勤”的助学体系,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困难,却忽视了学生由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问题和能力问题。其次无偿的资助使大学生弱化了诚信意识和感恩意识,一些并不贫困的学生争当贫困生,诚信尽失;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则认为获得资助是他的一项权利,不曾想过感恩社会和他人。另外,高校贫困生认定体系有待完善,在具体操作中贫困生真假难辨,在评定过程中,拉票等方法严重影响资助体系的公平性。

  (三)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有待提高

  首先,现行的教育制度导致高校领导产生“重科研、轻思政”的管理思路,这些干部重视科研工作、专业特色和教学管理,轻视甚至忽视高校思政工作,没有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其次,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核心力量,其队伍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

  三、运用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坚持在包容性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努力提升自我的素质,从而实现学校与学生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一)用以人为本理念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包容、平等地处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上遇到的困扰与压力。首先,高校思政工作者在对待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和表现时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运用换位思考深入问题学生的内心,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努力彻底解决相关问题。思政工作者应包容性地看待大学生,帮助学生弥补不足,尽量减少他们身上的“短板效应”,发扬优点,促使其全面协调地发展。思政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说教或批评教育方式,平等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增进师生间的信任,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等情况的发生。此外,高校可借鉴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理念,注重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培养、贫困学生的自立自强和感恩教育等。

  (二)建立健全高校资助体系

  高校应构建“三维一体”的机会均等资助模式,“三维”就是经济资助、心理救助、能力扶持这三个维度。首先,在经济资助这一主维度下高校应建立贫困生的动态管理档案,改变“一次认定、四年受用”的资助方式,定期考察被资助学生校园一卡通的消费情况,发现异常可终止资助,将其调离贫困生档案。同时对于突发贫困的学生,将其及时纳入资助管理档案,给予适当资助,努力做到经济资助无死角。其次,大学生的心理救助同样是关键,高校要建立资助与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模式,避免出现贫困生过于自卑和争抢贫困生资格等问题,坚决杜绝大学生“人穷志也穷”这种“双重贫困”现象的滋生。再者,大学生能力扶助同样重要,学校应在学习方法、难点学科、生活能力、就业能力等方面展开针对性的辅导。对贫困生,高校既要从经济上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又要对其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诚信理念和感恩之心,使其全面发展。   (三)用优秀的思政工作者队伍构建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

  高校要加强对思政工作者队伍的培养和训练,他们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这支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思政教育的成果,因此,打造一支稳固且高素质的思政工作队伍十分有必要。

  1.提高思政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由专业政治教师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辅导员的作用十分重要,他们要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素质、课内、课外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面对当代大学生需求多样化、性格个性化等特点,政治辅导员须全方面、无死角地提升自我素质,在心理学、安全常识、沟通技巧、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辅导等方面进行学习,通过网络平台创新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只有这样,政治辅导员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受学生的欢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因此,高校应贯彻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扶持政治辅导员,通过课程进修、走访专家、参加竞赛等方式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

  2.鼓励思政工作者创新工作内容与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待“95”后的学生不一定能奏效,甚至还会导致他们产生抵触心理。因此,思政工作者应突破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创新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工作机制等。高校可以主动占领网络阵地,综合运用多种新媒体手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努力提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针对大学生喜欢网络交流的方式,辅导员可以通过建立QQ群、微信、新浪博客等平台与他们交流,发布需要学生了解的最新信息,并及时了解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动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真正走进他们内心,适时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包容性发展理念的融合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分析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各高校,它主要是以“两课”形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一些高校还会组织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作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手段,这种方式在一定时期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现代大学生以“90”后...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文献述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6-0245-0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研究开创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对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论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近些...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伟大中国梦的实现。长期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强调和说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

    sansa2025未命名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有所研究。在刘达临1985年的著作《思想政治工作于心理学》开始,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的概念、要素、优化途径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基本...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中的心理疏导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0-0198-02 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之后,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提出“加强和...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41-03 “教辅联动”意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承担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政课教师与承担日常管理工作...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