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sansa2025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互联网时代以其广泛性、时效性、简单性等特点渗透到社会各领域,学生作为互联网的辐射群体,正在体验通过互联网带来的变革。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在接受德育教育中提供了便利,但“互联网+”背景下,学生思想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1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形势

  互联网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互联网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互联网对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互联网也是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对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校园文化等教育环境都将有着重大意义,使互联网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影响。

  2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影响

  在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建设过程中,学生的素质目标与现实严重脱节,加上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我国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水平也受到影响。素质教育过程大众化、内容逃避化现象普遍存在。在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大班”教育现象严重,这种大众化教育,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共性发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个体道德的形成。自从中国加入国际互联网以后,在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下,国内各类学校逐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青年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互联网时代对青年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作为新型的认知资源,以其独有的传播方式和特点为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学校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是学生思想政治培养,立德树人也是职业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的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互联网时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对策。我国许多高校纷纷加强校园互联网建设,并将互联网环境下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对待。

  3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创新路径

  (1)创新教育主体,提高素质水平

  学生管理工作教师队伍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主体之一,教育引导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况。我们往往通过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采取言传身教的方式去教育学生。最终的教育效果,取决于我们教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水平。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德育教育带来了更丰富的内容和更畅捷的方式,学生德育教育主体成为了互联网与传统方式并存的局面。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要通过它的优势,充分并利用好互联网,运用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教育理念,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与新时期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相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与思想政治素养。

  (2)借助互联网手段,创新教育渠道

  互联网时代在职业院校中,突显出了互联网在信息交流中的畅捷、高效、多元等优势,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多种优势和互联网手段,创新教育方式,拓宽教育空间,借助互联网时代进行创新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传统的言传身教为依据,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与之融合,创新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教育的多样性与个性化。我们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新兴手段,选择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比较易于接受的德育教育内容,通过多元化互联网向学生传递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直观、便捷、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思想政治的教育。

  4 借助互联网多元化手段创新德育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力求丰富,创新性优,实践性强,与实际德育工作紧密结合。利用互联网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引导。在互联网思维下,要应对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提高学生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拓展青年学生德育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借助互联网手段,加大与学生的沟通互联网新兴交流手段,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例如微信、微博、QQ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德育教育情况,并根据多媒体手段,及时掌握信息,并根据学生的思想政治掌握的情况与学生展开进一步教育交流,切实改善传统教育方式,使互联网手段成为切实有效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手段使学生管理工作者能够及时地、有效地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可根据互联网资源,针对不同的学生思想政治情况,改变、改善、改进教学方式与内容,选择符合学生的思想政治需求,发挥互联网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职业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既要注重学生德育教育方法的交互性,又要结合互联网培养人才多元化。对于学校来讲,积极探索和推行“持续灌输、科学管理、互?邮导?、环境影响”一体化的学生德育教育综合方法非常必要。“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教育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而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交互性的特征,进行立体式教育,培养多元化人才。

  在“互联网+”背景下,一定要重视和运用多元化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开创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模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见 》中指出:要主动占领网络德育教育阵地--形成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德育教育的主动权。借助互联网的优势背景,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德育工作模式。

  在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在“互联网+”背景下,不断活化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生机。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要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实践育人为检验标准,重视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通过实践活动把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需求,增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在“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要扭转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局面,利用互联网优势,活化学生德育教育内容凸显德育教育生机。

  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理念,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体系,创新学生德育教育示范基地,积极发挥互联网动力引擎,加强校园学生德育教育建设和实践活动建设。我们要紧跟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好“互联网+”背景下的学生政治教育工作,以互联网时代为背景,更好的为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服务,以实现“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更便捷、更畅通、更高效地开展。

  “互联网+”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索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德育教育创新刍议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248-03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人类的未来社会中,网络会成为主要的社会神经系统,并且作为一种基础设施,网络相比较...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9-0109-01 引言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了推行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和校园学习相结合...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英语是为以后英语学习打基础的,只是简单的单词,对话的学习,简单易学。但是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因为面对的是小学生,不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成熟。虽然对新鲜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并且愿意勇敢尝试。但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㈡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10052 教学改革中,主要强调的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学习地位互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优化课堂。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教学引导...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02(c)-0239-02 Abstract:Because of its own development mode and the particula...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