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思考

sansa2025

  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思考

  暑期“三下乡”是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走近农村、服务农村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种普遍形式。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农村需要大学生去发挥聪明才智,大学生也需要到农村去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存在意义

  (一)大学生自身的成长需要。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从学生的阅历还是从学习来讲,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方面通过接触与自己不一样的生活环境,直面社会现实的一面,为进入社会面对工作的人生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解决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在团队中,对每一个成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共同合作、共同相处、共同食宿的条件下完成实践任务。此外,三下乡的活动基地一般选在农村,大学生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机会,了解农村发展形势,对其求职就业的定位有一个新的思路。

  (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暑期“三下乡”的基地一般选在农村,这也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求。利用大学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活动,帮助农民解决实际困难,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近些年农村也朝着现代化的发展前进着,大学生来到这里,可以看到农村的舞台越来越大,需要越来越多的年轻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大学生的投入,为农村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思路和力量,他们利用智慧,在农村的土地上,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

  (三)认识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需要。大学生长时间生活在简单的自我环境中,难免会对国情认识不够。“三下乡”活动在校园与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通过这座桥梁使学生对社会,对农村生活有了较深的了解。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切身实践,去思考、理解和拥护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时也是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培养大学生强烈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思考

  (一)主体选择面不广泛,参与人数有限。当前,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从整体来看,主要由高校团委组织。在组队初期,参加的人员主体选取相对来说只停留在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中间,人员数量选择也非常有限。这样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是简单省事,免去报名人员多,择优选择的复杂程序;二是人员个人能力毋容置疑,作为学生干部,在学校的各种事情处理过程中,已经锻炼出来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就造成了参与主体的组成单一、参与人数少的情况。

  (二)基地选择不连续,事先欠考察。根据目前各大高校的三下乡活动深入情况来说,基地具体选取还是每年都在变化,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基地。这样就导致了每年换地方,没有持续性、连贯性,最终导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实效性不佳。同时,地点的选取没有周密的考察调研。校团委都是根据团中央的文件精神,落实完成任务,联系有意向合作支持的地方团委,不能够保证当地是否需要相应服务的三下乡团队。

  (三)形式单一,创新不够。目前的三下乡活动主要形式有:问卷调查型、文艺服务型、实地考察参观等,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相对古板单一。即使团中央每年根据不同形势,制定不同主题的活动号召,但是由于各个高校在结合的过程中,还是不能从根本上突破原有的操作模式,没有让学生真正地去体验生活,使活动流于形式。

  三、针对当前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扩大主体选择面。事实上,面对三下乡活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抱有积极主动的心态,都希望拥有这样的锻炼机会。然而团委在选取参与人员的时候,首先将目标人群锁定在学生干部中,使大部分人失去了机会。在选择主体时应该首先做好宣传,在众多报名的学生中,根据团队需求选择适合的人。同时应该注意到,一般应将城市学生尽量安排在农村团队中,农村的学生可以安排在城市周边的一些市区,做一些相关调研。这样有利于不同地区学生的实践效果。

  (二)建立长久的实践基地。高校团委可以在三下乡之前,组织一些学生对已定的实践地点做一些需求调研,让学生们提前知道,那里的人们需要哪方面的服务,这样有助于提前准备资料。同时,可以和当地的团委联系,建立一个长效的合作关系。可以制定一个实践计划,锁定实践的时段,可以以5年或10年为单位,每年安排不同的实践团,在任务完成之后,做好追踪反馈信息收集,及时根据反馈信息调整计划,争取体现三下乡的时效性。

  (三)努力创新形成多样化发展趋势。可以从三下乡活动的形式上和带队教师专业化转变上做改变。减少一些简单的文艺汇演,增加一些趣味调研团队,更加深入的开发大学生的潜力。如,募捐图书帮助农村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给了农民精神食粮。同时,要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使带队老师专业化发展,这也是多样化发展的一个改变方向。高校可以出台文件,给予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以支持,为取得社会实践实效提供制度保障。

  四、结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暑期“三下乡”活动作为主要的形式之一,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是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工程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在实施的过程中,暴漏出的种种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关注,努力落实实践活动,使其达到社会,学生双赢的境界。

  关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若干思考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努力去充实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教与学达到充分的和谐。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该: 一、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工具理性扩张对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冲击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65-02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健康发展,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现代社会生活中,对各种错误的社会思潮加以抵制,从而明确自...

    sansa2025人文社科
  •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与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2.213 “95后”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尽管很多人反对给学生贴上标签,但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时代确实造就了不同特征的学生。95后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是70后,与80...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现代教育重视的是学生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培养。而这些能力与精神的培养所依赖的课堂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的课堂。所以,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仍然习惯于...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和信息网络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提出的严峻挑战,并提出认真研究这些挑战,采取“改革德育内容、优化德育过程、建设德育队伍”等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期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道德教...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提升体育教师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田径比赛成绩

    近年来,最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到了一个瓶颈,对运动员的训练一直在抓,但成绩的提升微乎其微,常常感慨越教越不会教了,时时觉得快要江郎才尽了,为此苦恼不已。虽然知道自己的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对于提高和改进的方向却如重重迷雾,遮蔽了我...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