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论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sansa2025

  论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之于学习者的重要意义足可见一斑。那么,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对体育这一科目的浓厚学习兴趣呢?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将体育教学内容寓于游戏形式中,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新鲜、好玩的事物,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对活泼灵动、趣味性较强的各类游戏情有独钟,格外青睐。考虑到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会有意识地将体育教学内容寓于特定的游戏形式中,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增强其体育学习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此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预期的理想教育效果。

  如,在教学了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之后,需要学生重复进行多次的跳远动作练习,以此达到掌握动作要领、规范跳远动作的最终目的。可是,在进行了一定数量的重复动作之后,学生的积极性大大降低,动作也随之不标准起来。鉴于此现象,我及时进行了教学策略的调整:即引导学生尝试模仿兔子、青蛙、袋鼠等动物的跳跃动作,并对比跳远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指出动物的跳跃动作同跳远动作之间存在哪些异同点。

  由于对兔子、青蛙、袋鼠等动物极其熟悉,学生在对他们的跳跃动作模仿中很好掌握了跳远动作的基本要领,对跳远这一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兴趣也随之变得热烈而高涨。一举收获了多重良好教育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其体育学习兴趣

  由于身体素质、个人理解、接受能力等不同,学生个体在同一体育学习活动中也存在着极大差异。作为体育教师,我们不应当忽视学生个体的这种明显学习差异,单纯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体育学习基础扎实的学生“吃不饱”,体育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吃得撑”,而这很显然都将不利于其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更谈不上获得高质量的体育学习效果。

  因此,日常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特征的基础上,针对其各自的体育学习基础,采取有区别、有对待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如,在练习长跑运动时,针对耐性较好的学生,我会适当要求他们加快长跑时的速度;针对体力基础较差的这部分学生,我则会适当延长时间,并在他们长跑的过程中带领其他学生给予他们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如喊加油、呼喊“表现很棒”“再接再厉”等)。这样一来,不管是身体素质好的学生还是较差的学生都能非常圆满地完成单独针对他们各自体育基础的长跑运动,真正实现了面向学生体育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的体育发展这一最终目标。

  三、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调动其体育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设施是教师能动性地完成体育教育任务、学生切实发展自身体育综合素质的保障性资源,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发与利用一些体育设施资源。”

  我认为,新课标这一要求除了能帮助小学体育教师有效扭转体育设施资源不完善造成的尴尬现状,同时还能在此过程中极大地开发学生的体育想象力与创造力,而后者显然将为他们自身体育学习兴趣的调动与维持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教学体会。如,在某次的班级体育运动会上,我本打算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4×100 m的接力比赛,谁知,却意外丢失了一根接力棒。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见此现象也都打了退堂鼓,纷纷表示“没有接力棒,如何再进行接力比赛”,其参与接力赛的兴趣与积极性明显降低了许多。突然,我灵机一动:为何不能自己制作接力棒呢?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学生之后,学生纷纷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有的说可以用报纸卷一个长度适当的接力棒,有的说可以将一根表面光滑且长度相当的木棍暂时充当接力棒,还有的说可以将教室废弃的拖把杆截成长短一致的木棒,以此替代接力棒……大家众说纷纭,讨论积极性逐渐高涨起来。我再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想象尝试进行风格各异的接力棒制作,并以此为基础顺利完成了后续的课堂接力赛比赛。教育实践表明:带领学生创造性地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对于调动其体育学习兴趣同样可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小学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正视兴趣之于学生体育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采取足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各种教学方式与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趣激学的良好目的,从而实现小学阶段学生体育综合素质得到显著、长远发展的最根本教学目标。

  论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提升

    随着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旨在描述信息社会中人的信息行为能力、思维方式和伦理道德的概念---信息素养应运而生。作为未来的体育教师,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如果缺乏一定的信息素养,不...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标实施的形势下,强调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继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根据这一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学风建设视角下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

    一、当代高校大学生学风存在的突出问题 1、高校大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 进入大学,学生教育方向由管理性强、主动性缺乏、环境压力大的应试教育转变为自主管理、主动学习、环境宽松学习教育。由高中到大学的过渡使部分大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高校非层级化学生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基层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是贯彻、执行党的方针和政策的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党的工作能力和战斗力最基本的体现和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要充分发挥学...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加强高校大学生环境教育的有效途径

    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攻坚方向,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也恰恰体现了我国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高校作为为国家建设输送...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大学生“中国梦”的认知状况及教育

    作者简介:邓秀华,四川商务职业学院设计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5-235-02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习总书...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