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sansa2025

  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应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失去了个性的学生将不可能进行创造。因此,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形成与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教师创设出相对良好的课堂环境以及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认真设计教学示范进行积极引导,教师更需要紧抓课堂一切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激励与诱导。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敢于表现个性,乐于表现个性。以下笔者将通过本文,并结合自身多年实践工作经验,针对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个性及其相关问题进行集中阐述。

  一、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以及愉悦的课堂气氛

  在学生学习美术课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性,主要包括对问题个性化的见解,对作品个性化的理解,以及对美术作品的个性化创作。个性化的体现与表达主要是愉悦的课堂氛围以及宽松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中学生能够无任何拘束、畅所欲言、天马行空,并自由展示出自身个性。试想在一个由教师主宰、课堂机械沉闷的环境中,学生怎么能够产生新奇的想法以及与众不同的表现,这样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相对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允许各抒己见,倡导标新立异,这样将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通过教师示范进行启发引导

  通常情况下,美术课程都会有教学示范环节,这不仅是教师基本功展示以及个人魅力体现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激发思维、培养能力的环节。传统美术教育教学都是教师画、学生临,教师做、学生仿,教师范作成为了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进而使学生作业表现出千篇一律、整齐划一的局面,毫无个性化而言,严重缺少个性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自身固然得到了展示,但是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的个性化发展却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禁锢。如果久而久之下去,学生会存在严重的依赖情绪,只会模仿,却不懂得个性化创作。若想要教师的示范发挥出引领想象、启发创造以及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作用,美术教师应冲破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互动式示范,此类示范旨在启发引导,且不能要求面面俱到,给学生的个性化创作提供充分的发展空间。此外,教师还应积极示范那些存在一定难度的问题,并适时引导学生在其中进行个性化创造。

  三、把握课堂有利时机进行激励引导

  在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个性化培养时做一名有心人,充分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有利时机进行激励引导,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把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一)在美术作品赏析中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作品赏析的主要内容包括教材中的图片、教师搜集的范例,以及学生的作品等。在赏析作品时,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作品赏析中的主动性,在这一过程中强调个性观察和个性体验,使他们在赏析中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针对同一作品引导从多个不同角度出发进行赏析。此外,允许这一过程中存在不同观点,提倡理解的个性化。例如,教师可提出一些带有个性化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正是由于这些问题具有开放性,所以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挥,因此很多学生在作品赏析中都能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还存在不同观点、想法的争论。面对学生对于同一问题产生的不同见解,教师应首先肯定他们踊跃发表自己的意见,随后告诉他们问题本身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所以无对错可言,只讲求创造性和个性。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待作品赏析不要求统一理解,因此无统一答案,对待学生们的不同观点教师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以达到鼓励的作用。

  (二)创作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个性发挥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学习的个性一般都是通过美术作品间接表现出来,因此美术教师应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体现个性,切不可存在过于死板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多样性以及开放性,给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从而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学生只要认为材料能够帮助表现自己作品特色,便可以自行来选择。

  (三)评价美术作业,鼓励学生个性表达

  在学生个性通过美术作品表达出来之后,学生更加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认可。在学生作品中,一些有个性、有特色的部分一目了然,而有些则需要师生去发现、去寻找,还有一些需要学生自己进行阐述,尤其是那些独具匠心的想法。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先安排学生进行评价,提供给学生一次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展示以及个性表达的机会。在学生自评时,教师对于作品中的优点应毫不吝啬给予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得到肯定,自然自信心会更高。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始终清楚,课堂教学始终都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学应完全摒弃旧思想、旧思维、旧方法。实际上,美术教育教学不单纯是培养美术从业者或者画家,它只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开始,具有强烈的启蒙性。在这样的启蒙阶段,学生个性的培养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观念、营造氛围、改进教学、重视引导、创造机会,从而使美术课堂成为展示学生个性的良好舞台。

  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随着新课改在各学校逐渐实行,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视,新课改要求,学校应该大力发展学生的个性,要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彻底的激发出来,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发挥主体能动性的意义...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探讨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人才观念的积极更新,尤其是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对课程以及教学功能的认识逐步深入化,同时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更加全面、系统,一度被忽视甚至忽略的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逐渐备受重视。当前,各国在积极强调智...

    sansa2025未命名
  • 刍议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数学思维的概念 数学思维主要是指,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解决的一个过程。是从提出问题到最后解决问题这一全部过程的一个整体思考,并且通过对这个问题思考的全过程,可以了解到这个问题更深层次的内涵,从而...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一、合作意识的培养对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合作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深刻掌握知识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在传统认知中,大家都觉得只要将数学学好,能收获理想的成绩,那么将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就不是一件难事.实际上,对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要将数学融合在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教师适当开展相关的训练,从而让小学生认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成为社会对人才的必然要求。小学语文是初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摇篮,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习内容的多样性与趣味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