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sansa2025

  近期《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刊登了不少较好的文章,特别是,与数学教育总的改革形势相呼 应,其中更包括了一些由身处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所撰写的颇具新意的文章.例如,本刊第10 期上所发表的张蕴禄同志的文章(以下简称“张文”),就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 力 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个与传统观点很不相同的见解:“能否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 ?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事实上,正如人们现已普遍认识到的,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数学教育的一 个基本目标.但是,如果我们的教师不具有任何的创新意识,而只是束缚于各种传统的观念 或教学模式中,那么,上述的目标自然就不可能顺利地得以实现.(也正是在同样的意义上 ,笔者以为,我们并应充分肯定《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在这一方面所发挥的重要的导向作用 ;而且,与全国诸多的同类刊物相比,《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更在创新上表现出鲜明的特色 .对此读者也可作出自己的判断.) ?

  然而,在充分肯定创新精神的同时,笔者以为,我们又应注意作出适度的平衡,特别是应 当防止因“标新立异”而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以下就从这样的角度对如何培养学生 的猜想和直觉能力的问题作出进一步的分析,或者说,即是对“张文”所提出的观点作一必 要的补充或澄清. ?

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首先,笔者以为,这是“张文”的一个基本立足点,即我们应当注意培养(应当指明,在 “张文”原来的意义上,使用“保护”这样一个术语也许是更为恰当的)学生的猜想能力、 想象能力和直觉能力.这一基本主张当然无可非议;而且,笔者也认为学生(至少是一部分 同学)对于某些问题能作出很好的猜测,或者说具有很好的直觉能力;再者,“在数学中(又 )确实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要说明为什么有时是很困难的”.但是,现 在的问题是,我们能否由此而引出这样的结论,即应“少问学生几个‘为什么’”? ?

  我想对于直觉的“易谬性”在此不用作过多的强调;但是,如果不是坚持提出“为什么 ”,学生又怎么可能很好地形成“证明”的意识呢?我们又怎么能够深切地认识到“证明” 的必要性及其积极意义呢? ?

  事实上,在笔者看来,除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数学发展的历史以外,美国自80年代以来 在“问题解决”这一方向上所进行的改革实践也已为上述的结论提供了进一步的 论据.具体地说,在所说的改革实践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即学生们(甚至包括 教师)只是满足于用某种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和猜想)求得了问题的解答,却不再对此进行 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甚至未能对所获得结果的正确性作出必要的检验和证明.这种现象当 然引起了人们特别是数学家的极大不安.例如,美国加州大学的伍鸿熙教授就曾强调指出, 对于直觉与非形式的强调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并不能以此去取代数学证明,而只能作 为后者的必要补充;而“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满足于不加证明的猜测,他们(指学 生们——注)很快就会忘记在猜测与证明之间的区分”,而后者甚至可以说比根本不知道 如 何去解决问题更糟,因为,“证明正是数学的本质所在”.(详见另文:《关于“大众数 学”的反思》.载:《数学教育的现代发展》.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

  当然,应当明确的是,“张文”并没有任何否定证明的意思,勿宁说,他所强调的主要是 这样一点:“数学教学应重视数学猜想和数学直觉思维.特别是在猜想阶段,在不知道结论 是什么的阶段,尽量少问学生‘为什么’.”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事实上即就涉及到了如 下进一步的问题,即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猜想和直觉能力?特别是,所说的这两种能力究竟 应被看成是一种天赋,还是有一个后天发展的过程?另外,多问“为什么”是否就会抑制学 生猜想和直觉能力的发展?

   [1] [2] 下一页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课堂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我在实践中有一下几点感悟: 一、让学生有想说欲望...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3-0103-01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培养学生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

    我国中学历史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教育目标过于宏大,知识结构严密,内容庞杂,超出了学生理解的范畴,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不利于提高中学历史教育质量和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中学历史教育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更有利于提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关爱学生,赢得信任 想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任课教师必然要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获得学生的信任,让其敞开心扉与你交谈。身为教师的你就应该要对学生多理解、多关心、多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同时还要多关心身边事...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重要矛盾,就是我们现有的学校音乐教学模式是根据我国制定的大纲完成的,其内容较为保守、滞后,适用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而我们的社会却需要有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培养模式,如何在我们的学校教学...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如何培养学生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