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sansa2025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在小学教育教学阶段,数学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充分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基础水平和教材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步骤就是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分析和工作经验,重点总结并归纳了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讨论。

  一、导课阶段激发兴趣

  通常情况下,课程的初始阶段只有短短一两分钟,教师倘若能够在这个阶段进行成功的课程导入,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短暂的时间,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即将学习知识的兴趣,从而有助于让他们的目光从课间的休息中快速集中到课堂上,并且能够在兴趣的引领下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为整堂课教学效率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引入“乘法”时,教师可以在导课时和学生进行计算比赛。这时,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诸如3+3+3+3+3+3、6+6+6+6+6、8+8+8+8+8+8+8+8等题,并进行师生竞速赛。结果学生会发现,当自己还在把一个个的数字相加计算时,老师已经轻松地把正确答案写了上去。这时的学生会对教师快速且正确的计算方法产生浓烈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师据此进行乘法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一切的科学知识都来源于生活,并且是对生活问题和现象的解决与解释。数学也是如此。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把握数学的这个特征,将数学知识和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问题进行结合,让学生发现数学对于解决自己生活问题、提高自己生活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实现能力的提高。

  比如,在讲解“小数的乘法和除法”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的问题:“大家都是高年级的学生了,可以为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妈妈给你10元钱,让你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一袋酱油、二斤萝卜和两节电池;我们知道一袋酱油1.5元、一斤萝卜0.8元、一节电池1.5元。那么这些钱够买这些东西吗?如果多,需要找回多少钱;如果不够,需要补多少钱?”这样的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取得一举两得的效果。

  三、揭示美感激发兴趣

  数学虽然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严谨性和科学性,却也有很强的美感在其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抓住数学的美感,为学生进行充分的展示,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这对农村的学生而言,更可以让他们看到和乡村趣味、田园景色迥然不同的科学之美,从而在获得全新视觉和灵魂享受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知识与探究本质的兴趣。

  例如,在“对称轴”的学习中,学生可以领略对称图形带来的美感;在“九九乘法表”中发现3×9=27,8×9=72;6×9=54,5×9=45中27和72、54和45的奇妙规律。这些内容可以让学生在感悟数学所带来的奇妙规律和美感中提高知识记忆,激发探究兴趣,促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课外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因此安安静静地在课堂中听课容易引起他们对学习的厌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找到符合自己的兴趣所在,在更加宽广的范围中学习数学。一般而言,课外活动可以分为两种实现方式:

  1.课外探究

  课外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的不同表现方式,进而激发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还能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的产生过程,理解本质含义,进行知识巩固。例如,在进行“比与比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出自家房子的高度,让学生发现比例的趣味所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综合竞赛

  由于小学生具有较高的争强好胜心,因此教师经常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竞赛,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激发学习的热情,并在活动中巩固知识、获得自信心。比如 “乘法计算擂台赛”“最强大脑竞速赛”(针对加减法或四则混合运算)等,让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同时激发为获得佳绩而努力学习的热情。

  总之,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需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好奇心和热情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数学的学习和探究之中,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当前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构建、特征及存在问题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构建从国家发展战略到个人成长成才,都吸引了全社会的足够关注。经过30多年的努力,思想政治教育体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不少...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中学生认知特点的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物理作为中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可见物理课在学生生涯里的重要性。它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科目,涵盖了从生活中水的波纹现象的解释,到宇宙世界的探索等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一次冒险,一次探索。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发散思维,提高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3.075 Abstract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培养学生成功品质的学校音乐教育探究

    音乐教育在学校中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确保素质教育得以更好实施的手段。音乐可以对人起到陶冶性情的作用,帮助人们修身养性。音乐教育对于人来说,是一种审美教育的形式,能够帮助人们进行自我培养,陶冶自身情操,可以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2-250-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方式最大的转变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教授,还应注重学生思维...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到如今的“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越来越多的问题,尤其表现在择业效能感较低。在就业过程中,屡屡受挫,导致他们情绪低落、焦虑抑郁、恐惧不安,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又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就业...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