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sansa2025

  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分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可以发现,在以老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必须跟随老师的教学步伐,由老师为其制订学习计划,而非自己摸索学习方法;由老师为其指出思考内容,而非自己发散性思考,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对老师指导的过分依赖和在思考问题时的定向思维,长此以往,将严重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延误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开发。由此可见,解放传统教育理念束缚,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对培养小学生创新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而要从课堂教学过程中贯彻新理念、新方法,诱导学生创新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

  一、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引入课堂主题,吸引学生关注

  小学阶段的学生刚刚脱离家庭教学这个启蒙教育环境,学校是他们人生中接触的第一个拥有较多人际关系的社会环境,这就意味着,小学生的人生阅历相当有限,书本上的内容和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是他们汲取知识、丰富阅历的最直接路径。在语文课本里提到的许多事物,可能都是学生平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学生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困惑、懵懂而又好奇的心态来面对书本上提到的这些新朋友的,如果这时,老师能用生活形象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新事物,让学生能够较快地、直观地熟悉它,则有利于打破一开始接触的那种陌生感,而建立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好感和兴趣。

  比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课程中,有一篇课文《变色龙》,文中所提及的这种生物明显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时,如果能够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帮助,让学生通过照片直观地观察到变色龙的形体特点,通过科普知识视频了解到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和活动特点,自然而然地便能提起学生对这一陌生动物的探知欲,同时也能勾起学生内心对变色龙的更多疑问,让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学习一篇新的文章

  二、设置启示性问题,诱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利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引入主体犹如将学生吸引到一个点,而将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发散,则需要老师在随后课堂过程中随机发挥,在恰当的时机下引发学生向不同方向思考。小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开发的状态中,他们不可能在没有提示、没有引导的条件下开始主动地进行思考,即使是高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已经可以自发地进行一些思考,但是这种尝试性的思考活动往往不够成熟,容易向不相关的方向漫无边际地发散,为了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考活动,需要老师对思考内容的方向起一个指向性的帮助,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带着学生完成思考过程,这里强调的是老师帮助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苗,让学生自己燃烧思考的火焰。

  再次以《变色龙》一文为例,文中所提到的变色龙身长腿短,运动迟钝,捕捉猎物时想必一定十分困难,但中非员工的一番解说让我们豁然开朗,原来变色龙具有一种独特的生理构造,帮助了他们适应大自然的生存规则。那么,在现实生活中,类似如此的事例其实也是比比皆是的。此时,不妨试着问问学生,在生活中 诸如此类的事物,虽然自身原先存在不足,但是利用另外一些方面的优势扬长避短,达到目的。又或是,试着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可以看到许多运货的大货车,体型庞大,他们在路口的转弯是如何实现的呢?以此来诱导学生摆脱课本束缚,联系生活实践,向着实用性、创新性方向思考。

  三、在放射性的思考过程中点出创新性亮点

  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会回应以不同的想法,这些想法当然不一定都是有明显意义和价值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再次站出来,点出这些想法中有创新性意义、实践性意义的部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某一方面的想法是受到表扬、赞许的,而另外一部分的想法是会被一笔带过的,对这种差异的辨识在一定层面上激励着学生继续更多类似的有意义的思考。

  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生活环境,对同一问题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时,可能会有明显的差异。这时,就需要老师具有辨别创新性想法的能力,因为来自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家庭环境的同学回答的内容常常带有各自的思维特点,要从这些内容中寻找有创新意义的点加以鼓励赞扬,尽量不要因为自身生活环境的限制而错过一些出色的想法,这当然也就要求老师能有丰富的阅历及广阔的视野。

  课堂学习是小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以往我们总是过分注重获取知识这一部分,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一味地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当代对人才的需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则促使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尤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通过将学生注意力带到一点,再由点到面发散学生思维,最后撷取有创新意义的思维浪花,鼓励学生思维活动良性发展这些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充分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让学生为进一步的学习和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新时期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工作在我国开展较早,各高校始终把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觉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及其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5-0151-02 信息素质指人们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决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教育管理激励机制构建

    一、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与激励教育 成功素质教育是近年来武昌理工学院提出的,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通过专业素质教育、非专业素质教育和特殊素质教育(创新素质、特长素质和创业素质教育)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

    sansa2025人文社科
  • 互联网时代高职大学生人文阅读现状与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6-0019-02 人文阅读是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人格修养,增强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主要方式。互联网时代,人文阅读...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自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及对策研究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信息爆炸时代。在这样的时代的条件下,传统的媒体难以满足及时、大量传播信息的要求,于是在网络技术的突破中,微博、博客以及微信等迅猛发展――“自媒体”应运而生。大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乐于尝试新鲜事物,这使得...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阅读现状的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

    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1.1 职业学院学生的阅读特点 1.1.1 以数字阅读代替纸质图书阅读 在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新型阅读方式以多样化的文本形式、灵活自由的阅读模式等特点...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