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096-01

  创新,其实质是创造性,它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但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靠平时长期有意识地培养的。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主渠道,教师必须寓创新素质的培养于课堂教学之中,把课堂营造成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对此,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以下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先天的惰性心理使得他们懒于动脑,要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想法设法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思维积极性的开发,最好的方法就是激起他们对于数学的求知欲。激发求知欲的有效方法就是让他们彻底的明白数学的有用性和趣味性。再者,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采用多中手段,比如趣味性的引入手段。使得课堂教学一开始,学生就被牢牢的吸引,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呼之欲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曾试过问题引入法。教师可以出几道相对简单的加法算式,然后让学生改成乘法。之后,教师写出了,4+4+4+3,让学生试着改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通过他们的思考、讨论,不一会儿,就有同学走到黑板前,很快的写出了3×5=4×4-1=15,通过这样的互动过程,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自我参与能力。

  二、调控好课堂气氛,激发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高。因此,创设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是学生主动创新的前提。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对学生中具有独特创新想法要特别呵护、启发、引导,不轻易否定,切实保护学生“想”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这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占有足够的自学时间,享有广阔的联想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让学生自由选择。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苞芽得到了保护,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三、提倡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倡导“再创造”的数学教学理念,他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因此,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创新,体现在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学习数学、发现数学、创造数学。

  基于这一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一方面尽量给学生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经历自主探索知识,变学习过程为探索创新的过程。另一方面,教师又要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分组开展讨论,然后由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初步认识了1/2后,教师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怎样用正方形折出1/2来,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展示自己的思考成果。学生不仅折出了1/2,甚至有学生折出了1/4。这时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这种智慧火花的闪现,加以引导,使学生对1/2甚至对1/4都有了清楚的认识。这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学生积极求异,使学生敢于创新

  求异是创新的灵魂,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特别是要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对新事物、新规律勇于发现的精神。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通常是把圆转化为近似的长方形,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提出:“能不能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来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们经过分割、拼摆用圆的16等分块,拼成了一具近似的三角形,从中也可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从而卓有成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把握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的结合点,通过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将来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好扎实的基础。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论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B-0055-01 在生态课堂中,小学数学教师只要适当地帮助和引导学生,让课堂尽量遵循师生双方的教与学规律,这样就能让学生学习深入而自然,就能愉悦学...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渐行渐近,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究也进一步深入,如何培养小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切身体验在学中玩和玩中学,最终喜欢上数学,这是每一个从事小学数学的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在教学中一直比较注重生...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浅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来分析生活现象,自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就需要对数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进行更新。而数学生活化的教学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浅论小学数学课堂学生积极性的调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71-01 把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既符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又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得到了实际知识技能。...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