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sansa2025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提出一些新问题、新看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课堂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达到乐、学、练的结合,思维与想象的发挥,在适宜的意境中用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教学效果。《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他们真正掌握数学知识。

  首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在较好的气氛下坦诚交流,敢于发表不同的看法,易于联想,自由地发表意见,积极地寻找不同的途径去解决问题,激发创新的意识。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主动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并建立起师生平等、相互合作的精神,使课堂气氛愉悦轻松,让学生最大可能地自由发挥想象,交流对问题的看法,从而产生出新的想法。

  其次要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创新意识也就孕育而生。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先在黑板上出示一排按红、黄、蓝三种颜色有规律排列并编了号的气球,对学生说:“我闭着眼睛,你说第几个,我就知道它是什么颜色。”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跃跃欲试,都想见识我的魔法。结果不管学生说第几号气球,我都能一猜就中,学生就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老师能百猜百中呢?这里面一定藏着秘密。在学生欲罢不能时,我问:“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的兴趣高涨,从而为新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难,让学生不断质疑,是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有效方法。对于那些有创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鼓励,给予肯定,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解答问题,使大家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学习“笔算乘数是一位数的进位”时,教师出示15×4,让学生自己先试着计算,接着教师提问:“4和5相乘得20,‘0’写在个位上,那么‘4’哥哥和‘2’弟弟争十位的位置怎么办?”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见解。然后教师再出示几道一个乘数是一位数,另一个乘数是三位、四位的笔算题让他们计算。这时教师又提出:“做这样的题型时,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你们想一想,如何提醒其他同学,让他们引起注意呢?”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自主探究,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勇于另辟蹊径,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求与众不同的途径。对于同一个问题,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大胆尝试,积极鼓励学生创新,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如这道应用题:“某修路队修一条路,计划每天修60米,7天修完。若需提前1天修完,平均每天要比计划多修几米?”学生解题时,大部分学生列式为60×7÷(7-1)-60=10米,这是一种常规解法。教师对上述的解答方法给予了肯定后,并启发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更简捷的方法。经过大家分组讨论、交流,学生得出了60÷(7-1)-60=10(米)。这样的解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空间。

  四、通过操作实践,培养创新意识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经说过:“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实践活动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唯有实践才有创新,脱离实际,则会扼杀创新。教师要真正放手让学生操作,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培养创新能力的源泉。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的“做轴对称图形”时,我先出示制作工具,然后直接让学生讨论“准备做什么,选择什么工具,怎么做,如何分工”等问题,学生清楚了老师提出的要求后,便通过合作探究等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在钉子板上用皮筋拉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有的学生将纸对折后用剪刀剪出了轴对称图形,还有的学生甚至想到了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图形的一半后,将纸对折做出了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做法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构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

  总之,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今天一提到创新,明天就出成果,而是在每一个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培养。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意识:凡学生能独立发现的,决不暗示;凡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到的,决不替代。只要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创新之花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浅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在素质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特别是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逻辑思维,还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以往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讲解...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 关于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成因 调查发现: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问题反而越来越少。这虽受到年龄特征的制约,但更多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不敢提问题、不愿提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忙于做笔记,上课纪律很好,但能提出问题的学生很...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66-01 一、前言 逆向思维也称为求异思维,这是一个常见词语,在当前数学教学中备受欢迎。然而实际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使用顺向思维培养...

    sansa2025教育师范
  •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小学生年级小,思维能力也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小学生自身就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还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作为教师采用有效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引导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一个漫长的摸索过程,需要教师的启发与引导。 一、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导...

    sansa2025经济管理
  • 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没有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忽略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

    sansa2025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