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sansa2025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03-02

  《新课程标准修订)》重新提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又肯定了"接受性学习"、启发式教学以及教师的讲授式教学。但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学除了知识传授之外,必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反思。通过思考与反思,让课堂成为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舞台,让教室成为学生自由求知的殿堂。让课堂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园地。

  1.在错误纠正过程中反思

  学生的思维有时是零散的、不全面的,表达有时也是不完整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对、错判断,而应"将错就错",要求学生观察、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即不仅"知其错",更要"知其所以错"。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明确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经常问学生:想一想,你为什么没有得到问题的正确答案?这个问题之所以没有得到解决,主要原因在哪里?怎样修改就可以了?在我的教学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很多孩子在改正判断对错的题时,总是不加思考,把错号直接改成对号。鉴于这种情况,我总是苦口婆心的告诉孩子:看到错题不能盲目地把错号直接改成对号,一定要静下心来好好反思到底错在了哪里?出错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找到原因后再把原因标注在问题的后面,这样做你对这道题的印象就会更深刻,以后就可能最大限度的少出错。经过很多次的练习,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会很熟练的按照老师教的方法去改错了。很明显孩子们的出错率也大大降低了。

  2.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反思

  学习数学必须要有问题,没有问题学不好数学,我们不仅要能解决别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有问题。这里所说的"问题"是指需要学生在"观察、思考、猜测、推理"等富有思维成分的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反馈、反思,不断调整解题策略才能解决的问题。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反思,学生才能在不断的反思中加强数学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沟通,提高数学活动的能力。如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求长方形的面积,继而寻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中教师通过有意识的设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我们能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吗?""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我们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这样,就把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演变组成前后递进的"问题链"。让学生按照问题的线索,展开层层探究,学生逐步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教师没有过多讲解,学生在思考、再思考,即反思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思维能力。

  3.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反思

  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在交流中,同学们可以一方面共同分享彼此的智慧,另一方面又在他人思想的启迪下发掘着自己的智慧,使思想认识不断提高,使思维向纵深深处发展。通过互相质疑、互为补充,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进行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同一道题目,不同的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思考方法做出不同的解答,这时很多教师都会用肯定的方式一带而过,然后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这样做便丧失了一次很好的反思数学思考过程的机会。如:一道计算时间的问题:李叔叔外出从早上6时出发,当天下午4时到达目的地。李叔叔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学生独立思考后,我请学生说思考过程。生甲:把普通计时法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早上6时=6时;下午4时=16时。然后:16-6=10(小时),所以李叔叔一共用了10小时。生乙:我这样算的:早上6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6小时(12-6=6),从中午12时到下午4时,经过了4小时,所以:6+4=10(小时)。生丙:我利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求出了李叔叔一共用了10小时。学生在交流中各抒己见。在学生详细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后,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学生对照别人的解题思路进行反思:这种解法我为什么没想到?自己只需再深入想一想就能想到这种解法。这些创新解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哪种解法最优等。通过反思,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的解法,提高了学生灵活解题的能力,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训练。

  4.在学习过程结束时反思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时,教学活动一结束,就立即布置作业,让学生埋头于习题之中。教师则来回于学生中间,对"接受较差"的学生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完全没有了反思的机会。其实,课堂总结时,可由学生反思本堂课自己的收获、自己的不足,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质疑,更有助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如:可提醒学生这样自问: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我们是怎样学习的?(总结学法,渗透数学思想)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 还存在什么疑问?(质疑问难培养创新精神)我可以怎么解决还不太明白的地方?(弥补课堂不足,强化内在学习动力和方法)我这节课学的心情怎样?(情感态度)……如此一来小学生反思的内容就落实彻底了。

  总之,"思之则明,思明则新,思新则进。"学生通过对自己学习中的不足或成功进行反思,进而达到修正和强化的目的。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追求的学生自我教育的境界,教育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势在必行!然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师生共同的努力。对学生而言,每次的反思仅是一种学习的经历,只有通过持之以恒不断的反复强化,使自发行为提升到自觉行为,反思才具备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反思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具备逻辑性较强的特征,小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常常对数学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为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欲望,要求数学教师树立与时俱进的理念,优化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不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数...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中蕴含着人类几千年来积累和探索出来的智慧,我们的学习中有数学课,我们的生活中同样也离不开数学,数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对于学生来说,比学习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应该是在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从数...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拓展知识面,提高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而阅读能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素质。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但可以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形成良好的语感,而且能让小学生学会理解鉴赏文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阅读的动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直接的表现。学生只要对学习和阅读产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对学生的学习引起高度的重视,才会在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应当根据小...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对视唱练耳的学习兴趣

    “视唱练耳”练习中,最为重要的便是“听”和“唱”。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是其基础课,对于音乐学习而言,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无论是进行声乐学习还是进行器乐的练习,视唱练耳的基础都必须良好。而进行声乐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便是提高学生音乐方面...

    sansa2025人文社科
  • 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独立的数学思考习惯

    独立思考是一种能力,是一种需要从小养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需要从小抓起,落实于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而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并不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对数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要想方法来诱发学生思考...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