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浅谈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浅谈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任务,是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加强职业教育的培训,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职责。培养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是高职学院办学的主题。[1]面对市场需求和新经济的挑战,学生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教育有基础、职业发展有空间的位置上,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真正体现出职业性、技能性、实用性,进而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变革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就业者的学历与技能越来越高的要求。中央也明确指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必须“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就应该对照这一战略重点,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种最基本的职业能力[2]。

  1 社会适应能力

  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适应社会能力的强弱是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活动能力、创造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健康状况等密切相连的。一般来说,一个素质比较高、各方面能力比较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能够很快适应环境,适应工作,即使是在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和比较差的环境中,也能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因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好的成绩。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素质较弱,在学校往往依赖于父母、依赖于老师、依赖于其他同学,不愿意过早承担生活的重担和社会的责任,有时甚至沉溺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这样的人才很难适应社会变革形势,特别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因此教育应该把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就是提早进行社会角色定位)放在首要位置,通过不同方式、不同类型的教育和训练,使学生体会到适应社会的紧迫感、危机感,促进他们职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为他们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1]。

  2 实践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能设计、控制和评价自己的学习活动,这是适应学习型社会,实现终身学习必不可少的能力。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物质的重要保证,是各级各类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起码准则,同时它也是高级专门人才所必备的一项基本实践技能。就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看,要加快经济建设的速度,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外,还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熟练掌握现代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基层人员和劳动大军。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应把培养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作为一个特殊要求,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不但包括基本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学科知识,要求学生能够在迅速变化的信息社会中,收集、分析、应用和处理各种信息,了解、选择、使用和评价相关技术以及在工作中应用技术,还包括在实践中的操作和电脑操作以及专业创新各环节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和相应的一些简单的软件开发和处理等能力。

  3 市场竞争能力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而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充满竞争的市场需要具有竞争力的人才。作为一个立志成为现代化人才的大学生,如果不懂竞争,不具备竞争能力,在竞争的激流中就有随时被淘汰的危险。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职业技术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只是具有单一的从事某项工作的某种技能,而应是能适应与之相关专业的多种技能。因此,首先,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包装自己、推销自己,使自己能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其次,我们要让学生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增强他们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紧迫感,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竞争实力;最后,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挫折教育,让学生懂得,一帆风顺固然很好,经历风雨之后的彩虹同样让人欣喜,千万不能被一时的失败打倒,否则你的人生将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低谷。

  4 开拓创新能力

  如果只能熟悉背诵前人的定理、定义,安于现状而不思开拓、创新、进取,那么他学的知识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温柏格说过:“不要安于书本上给你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这种素质可能比智力更重要,往往是最好的学生和次好的学生的分水岭。”因此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着意不断培养和强化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4]。

  创新能力是人的各种智力因素和能力因素在新的层面上有机结合之后所形成的一种合力,创新能力是优秀人才的标志,也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必备素质之一。没有创新,企业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创新,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发展。应试教育使我们的学生从幼儿园到中学,一直在家长和老师的“听话,做个好孩子”之类话语的教育下,听话地走完了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这种教育造就出一大批勤奋刻苦、基础扎实的学生,但是也扼杀掉了孩子的求知、创新和探索的天性。高职院校为了使学生能尽快适应当前的就业形势,能在众多的高学历人员的屏蔽下脱颖而出,首先要发挥高职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其次,在校期间要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尽可能多地培养其创新能力,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创造,不屑于总跟在别人后面吃别人嚼过的馒头,而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考验。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才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学生。因此高职教育在教学中要把创新教育作为基本手段和培养方向。

  5 独立自学能力

  学会学习是学会生存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发展的速度愈来愈快,知识更新的速度也愈来愈快,知识的有效寿命愈来愈短,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也愈来愈短,学生在学校积累的知识不可能受用一生。因此,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使之养成爱思考、爱探索、爱研究、爱提问的良好习惯,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创新,学会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当前是一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的时代,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长久稳步发展,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经常给自己“充电”,及时了解国内外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的发展形势,不断创新,这样才能把技术变成产品和财富。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除了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外,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自学能力,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当前知识更新和知识爆炸的年代不断汲取有用的东西,并能从中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在改革的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3]。

  6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实际上就是与他人相处的能力。要重视人际交往能力培养不仅是因为未来的工作环境之需要,还因为社会上的人际关系远比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复杂得多,社会生活要求步出校门的大学生必须与各种各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能否

  正确、有效地处理好这些关系,不仅影响到他们对环境的适应状况,而且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能、心理健康、生活愉快和事业的成败[5]。

  总之,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现能力的,即“技术应用型”的人才。因此他们除了要具有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独立自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外,还应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操作技术熟练和组织实施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

  浅谈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浅析高职学生逃课问题与解决办法

    高职教育经过了大跃进的增长的10年,尤其是高职学校的数量成倍增加,以湖北省为例,在2000年不到10所正式设立的高职学院,到目前超过50所,在校学生成倍增加,高职教育对提升全体的公民的整体素质功不可没。随着社会的变革高职、人们思想观点的变化...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议高职学生企业顶岗实习

    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任务中一项重要培养环节。进入企业实地参与生产,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及熟悉企业工作环境,保障学生能实现由校至企平稳过渡。笔者浅析了制约顶岗实习效果的内外部因素,认为强化企业意愿性、细化教学管控及端正实习态度是保障顶岗实...

    sansa2025未命名
  • 浅析高职学生入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已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入党愿望强烈,但他们入党动机呈现多元化趋势,普遍带有一定的功利性,他们的政治理论知识缺乏,政治素养不高,导致他们政治信仰容易发生变化,影响他们先锋模...

    sansa2025理工科类
  • 浅析高职学生特点及思想政治工作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4--01 引言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具有大学生的特点,而且有具备高职学生成长经历和特点,他们的特点较为复杂...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高职学生学风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学风是学校的、学术的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对学校而言,学风就是全体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治学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师生员工治学精神的境界高低、治学态度的端正程度、治学方法的科学性、治学效果的优劣都是考核一个学校学风的重要内...

    sansa2025未命名
  • 浅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注重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为企业生产与发展提供服务的办学宗旨,以学生的上岗就业为工作导向,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大量的技术人才,所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