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sansa2025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210-01

  计算能力主要包括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已经简单的掌握了计算技巧,因而根据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如何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的进行计算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分享一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权当抛砖引玉。

  一、为学生营造良好、生动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生动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第一步。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一个有生机有活力的课堂才能使学生增长见识,才能使师生之间建立一个融洽、宽松的环境。小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一个死气沉沉的课堂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无趣,使学生对本就枯燥的数学课堂更加不感兴趣,因而计算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较为困难。针对这种情况,要使学生逐渐养成计算能力,就要为学生创建一个恰当的环境。以应用题为例,到了三四年级的时候,数学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加减乘除,而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呈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之后,每组通过讨论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编几道应用题,并写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技巧。在分组活动之前,教师可以先举例,如,苹果1千克8元,梨1千克9元,小明买一斤苹果,两斤梨要花多少钱。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讨论中进行学习,进行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同时,让学生根据生活自行讨论,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意义,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在编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

  二、擅用课前十分钟,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上课铃声响起并不意味着开始进入状态,通常来讲,小学生从课下的状态中过渡到认真听课状态至少需要3到5分钟,因而,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种状态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在上课之前,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安排课前的数学计算小游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同时提高口算能力。以混合运算为例,在讲解混合运算之前的十分钟,教师可以利用课前的十分钟带来学生玩一个数学口算的游戏。比如,教师出题,学生以一条龙的形式从按照学号的先后顺序进行快速答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算能力,快速反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计算习惯

  数学计算的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还包括一系列的复杂的智力操作活动。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学生要遵循一定的计算规律,因而,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就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比如,教师可以出一张混合运算的试卷,试卷中既包含带括号和加减乘除的,又包括可以通过交换律结合律等实现简便计算的。这样,学生可以在一张试卷中练习多种题型,接下来的教师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去审题,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之后,要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订正习惯。数学计算中很多问题通过简单的验算都可以得到解决,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验算是可有可无的,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订正习惯。以带小数点的运算为例,(1+1.3)*5+2.3*4+1=?通过计算得出结果为21.7,在得出结果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验算。验算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照运算规律再次进行计算,另一种就是根据小数点进行验算0.3*4=1.2,0.3*5=1.5,0.5+0.2=0.7,所以结果的小数点是0.7,这样也可以使结果得到验算。除了要验算之外,还要订正,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遇到共性的问题,教师可以在课上进行集体纠正,在纠正的过程中,分析错误的原因,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个性的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改正,在不断改正的过程中养成订正的习惯。

  四、多安排学生参加练习,有问题注意纠错。

  练习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法则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外恰当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经常的计算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理解和记忆,并熟练地掌握。并且要讲究训练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辨析。教师可制作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类型计算错误的试题卡,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对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耐心疏导他们的情绪,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五、结语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教学案例。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维方式,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从而使小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技巧,使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现代教育要求,学生们在学习时,最好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和学习能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学习者如果能在学习时态度积极、遇到问题独立解决以及能够自主调控学习时间,那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而老师在教学的过...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充分的结合教学...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最终目的就是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本文就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进行分析和阐述。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的含义 逻辑思维能力是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逻辑方法就能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很严密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就一定得具备逻辑...

    sansa2025未命名
  •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不是被老师和家长逼迫的学习。也就是说,我们要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以确保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B

    数学教学是有效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极为重要的学科,并且,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的理性思维奠定良好的基础,以此来不断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并且通过数学教学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

    sansa2025未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