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究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究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从而使枯燥深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环境的视角出发,将学生生活与小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导入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情境导入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它能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地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以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切实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连乘应用题》中,可让学生观看课件,即“演示校园里新教学楼的画面”:新教学楼每层楼有4个教室,每个教室各有6排课桌,每排各有4张桌椅。由此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导启发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每个教室及每层教学楼共计多少张桌椅?

  如此生活情景导入,既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为后续顺畅、高效的教学环节奠定了基础。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激发探索的兴趣,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探究生活问题,让数学生活化

  提高学生的思考领悟能力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但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输是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的,而更应该源于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积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道理,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的意识,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如在《6的组成》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目前有6名学生,必须列成两列,学生该如何站队呢?又有几种站队方法呢?请学生动脑筋想一想。如此生活情境,既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引起学生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展开思考的欲望。最后,教师可让6名学生现场进行列队示范,演示几种站队方法。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可考虑多采用现场模拟、表演实践等活动,让学生全身心置身于教学模拟环境中,增强实际体验感受,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习好数学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生活化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养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提高将知识灵活应用的能力,同时,将数学生活化的思维方法应用于指导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感悟生活数学,让生活数学化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让学生通过互相沟通、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真实地感受到数学渗透于生活中,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利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让生活数学化。

  如在教学《加法》的课程中,创设情境:“五一”期间,小黄妈妈带着身高只有1m的女儿以及小张爸爸带着1.6m的儿子一起结伴坐火车出游旅行,成人票价为100元/张,1.2m以下的儿童免票,身高为1.2-1.5m的儿童半价票,超过1.5m的儿童购买全价票,则四人共计的票价总额为多少。该题设置的情境为日常生活中极易常见的问题,如此设计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意愿,并通过小组沟通讨论及计算来解决问题。

  上述情境设计既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和运用数学的乐趣,逐渐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强化他们的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生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此外,教师应该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引进一些实践作业,如学习计算图形面积后,可以让学生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以及所需瓷砖的块数和价钱等;在学习百分百数应用题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家庭的各项开支情况,计算其各占总收入的百分比等。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这也为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教育和生活为同一过程,教育蕴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陶行知先生主张:教育与生活应完全熔为一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数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课堂。这样才更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达成以趣激思的教学期望。

  总之,学生生活和实践的一切数学活动和行为都是基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让生活走进课堂,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课堂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才能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之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在解题过程中做出果断选择,进而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目标,力求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打破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局面,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