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着眼未来,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sansa2025

  着眼未来,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290-02

  在迎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挑战的时刻,提升人类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也成为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研究的热点课题。我国政府也做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决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要面向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最高目标,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核心任务,架构符合我国国情的信息技术课程理念和目标,形成合理的信息技术教育体系。

  信息素养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信息技术(技术层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使他们掌握信息技术,加强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修养

  一、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信息素养是人的必备素质,而素质教育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教育改革和发展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但中心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中央和国务院做出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地提出素质教育的宗旨、重点和目标: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广大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地探索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途径和模式。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素质教育强调全体性,即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素质教育强调主体性,即强调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习者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即强调发展学生的特长和个性,而信息素养就是渗透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

  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

  1.“信息技术课就是上网、聊天、玩游戏的课”

  在学生眼中,信息技术课就是玩游戏、上网、聊天,缺乏对这门课的正确的认识,一到机房,首先想的是打开游戏、打开QQ或者是打开网页。碰到学习word,excel等趣味性不是很强的章节时积极性不高,甚至有些同学会问:学了这些有什么用?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学生信息意识不足的一面。

  2.中学对信息技术课程重视不够

  学生对信息能力的学习上重视不够,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问题、进行交流、学习的能力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像语、数、英、物、化、政……这些要参加高考的课程才是主科,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上课玩玩的课程,一点都不重要,就算现在信息技术课程已纳入高考科目,学生还是觉得无所谓,对它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三、如何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1.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的信息素养

  抓好信息技术课程这个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认真组织学生上好信息技术课程,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是信息技术课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信息素养最终是为学生适应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形式时,应尽量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接近,让学生感受到信息技术中有生活,生活中有信息技术。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影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紧抓课堂教学,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它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课堂上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

  创建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类接触到美的事物时所引起的一种冲动,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心理状态。对学习而言,这种由美感而引发的冲动、注意、情感、兴趣,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丰富学生的想像,成为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驱动力。

  创建向往情境

  向往是人们追求目标的一种心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创造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创建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3.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建设信息技术课程资源

  传统的计算机课程强调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忽视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忽视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教育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课程评价内容和方法的革新。传统的计算机课程评价,比较强调结果评价,不强调或者不能实现过程评价,从而也就不能真正地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学习发展和进步。面向素质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应该充分体现学习者主体地位,以学习者为评价中心和主体,以促进学习者学习兴趣为评价目的。

  4.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其它学科中,可以使得学科课堂更加生动富有情趣,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最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去学习其它课程,不但能提高其它学科的学习效率,其他学科也可以充实完善信息技术的不足,这得信息技术课程更加丰满。课程整合使得信息素养的培养显性或隐性地贯穿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对提高信息素养也起到了不断补充和逐步完善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倡导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着眼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将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着眼未来,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多角度鉴赏 培养学生美术素养

    美术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也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学科,鉴赏就成为其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全面提升学生美术素养,构建高效美术课堂的重要作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活动,要让学生在美术自主鉴赏中形成基...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策略

    无论对网络评价如何,网络现今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笔者作为辅导员,在日常的学生教育管理中,发现有部分大学生在网络、手机的使用过程中几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主体迷失行为,如目的性迷失,信息迷航,时间控制感弱化等。有的甚至出现了...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案例行政法课程教学的学生参与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11-0029-03 一、开展行政法案例教学的意义 纵观新中国法学教育历程,法学教育的繁荣自20世纪90年代始,与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有关...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数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数学新课改也非常重视学科与生活的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数学教学不能再只是机械地照本宣科,就教材进行枯燥而机械的讲解,使学生只是机械地、被动地记忆概念、公式与定理。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要“从科学...

    sansa2025人文社科
  •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第三批国家级中等职业示范性建设项目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等关键环节如何更好地结合与发挥专业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将是今后学校专业建设...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大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1-01 一、礼仪的内涵和传统教育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它是为了表示对神灵的恭敬而出现的对人类行为规范进行的约束行为,发展到...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