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探究

sansa20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探究

  一、前言

  在实际教学当中,有一部分的学生遇到一些实际问题,却不能和数学知识建立联系,更不能在实际当中,对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得应用题教学方法能够最大优化,让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解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二、从问题着手,倒推寻找已知条件

  拿到一个题目后,先应该从问题出发,然后进行倒推,找出问题中的已知条件:也就是说,应用题当中,应该从所求问题为出发点,然后从问题中找出解答的必要条件,找出已知的和未知的。未知条件当做是问题,然后将两个解决它的条件找出来,这样不断推究下去,直到将所需要的条件都转化为已知条件为止,这时问题也就解决了。

  三、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目,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点

  教师在教学当中,应该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分析,拿到应用题后,应该对题目进行分析,找出题目当中比较关键的数学信息点,然后围绕数学信息点,也就是寻找到了问题解决的钥匙。

  例如,在两分钟内小盼踢了四十八个毽子,三分钟内小红踢的毽子的个数是小盼两分钟踢的毽子的个数的两倍,那么,每分钟小红能踢多少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然后造成关键的信息点:三分钟内小红踢的毽子的个数是小盼两分钟踢的毽子的个数的两倍。要想知道每分钟小红踢了多少个毽子,就要先知道三分钟小红踢了多少个。小红3分钟踢得个数是小盼2分钟踢得个数的2倍,就要先算小盼2分钟踢的个数的2倍是多少个,即48×2=96(个),96个是小红3分钟踢得个数,小红1分钟踢得个数就是96÷3=32(个)。找出了题目中所给的关键信息,认真分析关键信息,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换位思考,培养学生善于正确进行已知条件转化

  有些应用题数量关系较为复杂,但只要善于运用转化,即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下面一题:

  例如,一个学校当中,女生的人数是一百三十八的三倍多二十一人,和学校的男生相比,又少了一百人,那么,该校总共有多少个男生,该校的总人数多少?对于这类问题的解决,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女生的人数是一百三十八的三倍多二十一人,这些信息当中,能够算出些什么?学生经过思考认为可以将条件转化为:138×3+21=435(人)。男生的人数就是:435+100=535(人),全校人数就是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的和,即:435+535=970(人)。问题得以解决。

  五、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权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教师为了解决难点,往往讲得太多,学生的解题策略仅仅是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条路径去进行,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应用题教学中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提倡精讲多练,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解答时间。

  (一)允许解答的个性化

  允许解答的个性化教学中,我们有些教师过于强调应用题的分类,这样学生一拿到应用题就生搬硬套,套上一个类型,然后按老师的要求按步就班地解答。长期如此,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提高。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逐步淡化应用题的分类,淡化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及过程的标准化要求。

  (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应该是新奇独特、别出心裁、突破常规或几方面兼而有之。应用题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的创造性。当然,这就要求给学生的思维以较大的自由空间,给学生以较多地选择余地。首先,要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法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通畅,创造可能。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更多地解答方法,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能力。

  例如,在进行应用题复习时,教师出示了下列一题:某架飞机,原计划每小时飞行630千米,10小时到达目的地,后来因天气变化,实际只用了9小时就完成了飞行任务,求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快多少千米?这题的一般解法是先要求出总飞行路程,再进而解答,我要求学生认真进行分析,找出更简捷的解答。有的学生提出,因为原计划每小时飞行630千米,要10小时才能到达,实际只用了9小时就完成了原来10小时才能完成的飞行任务,即把原来(10-9)小时的飞行距离平均分配在9小时内完成,因此可得,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快多少千米数为:630÷9=70(米)。这种解法真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法。

  六、指导操作,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会学习

  学生的思维往往从动作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在动手操作之中对未知世界有所研究,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去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4的组成时,让学生拿出四根小棒,并用不同的方法分成两堆,请学生边摆边想:共有几种分法,你是怎样想出来的?通过操作,他??发现可以先把四根小棒都放在左边(或右边),每次移一根到右边(或左边),这样共有三种分法。这就为后面学习6至10各数的组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七、结束语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作为数学教师,应依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精心安排,努力优化应用题教学,始终着眼于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那么应用题将促进素质教育,学生素质也将会在应用题教学中得到显著地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探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在解题过程中做出果断选择,进而优...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