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教学策略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教学策略

  作为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师,除了教会小学生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外,还应提升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全面深化改革教学模式,使之更符合新课程标准[1]。生活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教学更具趣味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扎实的数学基础[2]。数学教学生活化能够让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及动态色彩。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切入点,研究了生活化教学的优势及应用。

  一、生活化教学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学习兴趣

  虽说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并不高,但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初次接触数学知识点,在理解上难免存在困难现象。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生活化教学能够将数学知识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小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熟悉感,在体验生活的同时思考数学知识,可明显降低对数学的抵触及畏难情绪。

  (二)稳固基础知识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重点在于打下稳固的数学基础知识,为其后期的数学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记忆实际上联系了自身的实际生活,因此在后期学习时将产生联想,知识点在脑海中的扎根程度更牢固。

  (三)提升学习效率

  受到自身控制能力的影响,不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将思维紧跟教师,对知识点存在记忆程度不深的情况。在融入生活化教学时,小学生无形中将思维紧跟着教师创设的情境主动思考,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思维更为活跃,因此学习效率将极大提升。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一)丰富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环节在学习新数学知识点时作用明显,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开始时便了解到本节课程的讲解重点,在学习上更具目标性。教师应以学生为课堂主导,因材施教,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让课堂导入阶段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诱导学生产生探索兴趣与求知欲望。

  例如在讲解质量单位时,涉及到不同级别单位之间的转换往往是小学生学习的难点。以“千克与克”之间的转换为例,在课堂开始前可让学生思考自己的体重、一枚鸡蛋的重量、一个硬币的重量等,并让学生换算成相同单位以数字形式表达。学生会发现若以千克来计算,则鸡蛋与硬币需要精确到小数点后数位;若以克来计算,则体重的表达数字较大,两者均不利于实际应用。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出克与千克质量单位之间的转化,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白质量单位的更优应用条件与数字之间的转化原则。

  (二)合理利用身边物品

  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应尽可能采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和教室内的常见物品,让其更能够产生联想,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与理解。既然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则应在知识点的讲解上全面生活化,构建充实的学习氛围。

  以讲解“循环小数”这一知识点为例,教师可选择教室内的钟表作为观察对象,让小学生们观察时针、分针、秒针的数值,既而总结出分针与秒针的数值在1至60之间,时针则在1至12之间,数值的区域范围则属于循环小数。也可通过小游戏方式,按照课堂学生座位安排以竖条为小组,让学生展开“一只青蛙一张嘴的小游戏”,让其感受到青蛙数量、嘴巴数量以及腿的数量之间的小数循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以及游戏的方式能够让小学生对知识点形成自主感知,起到加深理解的效果。

  (三)教学难度层层递进

  由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的能力限制以及数学思维习惯正处于初步培养阶段,因此在数学难度的设定上应采用层层递进方式,切忌一开始难度较大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力。在应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时,可考虑到设定较常见的场景,让学生融入相关情境,继而引出问题,在得出答案后在原有情境创设下加深问题难度。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相关知识点时,可创建购买水果的情境,让学生想象自己来到了一个水果店,一箱苹果原价60元,现在做促销活动八五折,那么现在购买一箱苹果能够节省多少钱?一些学生的思维方向为目算出前购置一箱苹果价钱,用原价钱相减得出答案;也有学生从折扣着手,发现节省的价格则为原价的15%。在得出答案后,教师可进一步加深难度,设定一箱苹果有12个,班上共有36名学生。在保证每个学生能够分得一个苹果的情况下至少需购买多少箱苹果,节省多少费用。问题的层层递进能够让小学生不再一开始便感觉到难度过大而影响其思维动力,逐渐培养了对小数乘除的运算。

  (四)教学延伸

  教师应让小学生了解到数学学习并非只为了考试,数学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培养小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观察数学的习惯,体会寻找生活中数学知识点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百分数的意义”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总结常见的百分比例子。例如全班有36名学生,其中女生16名、男生20名,让学生计算男女生的分别所占比例并让其思考两个比例之和是否为100%。在延伸拓展教学中,则可让学生在非课堂时间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比,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学习习惯。一些关心国家时事或社会新闻的学生会找出全国人口普查的文盲率下降的百分比,小学生及初中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百分比;爱吃零食的学生则易发现饮料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糖、饱和脂肪酸等营养成份的百分比(营养素参考值),牛奶中脂肪含量的百分比。课堂教学的适当延伸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结语

  陶知行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生活化素材的融入能够让小学生明显提升数学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引导其逐渐养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c学习思维,提升教学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优势及教学策略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建起良好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教师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

    sansa2025经济管理
  •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

    在我国的教育教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数学方面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难点。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已经开始与生活挂钩,并且被要求在生活中学以致用。但是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运用意识科学地加以培养自然而然成为其中最...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人生经历相当少,个体人格和思想还有较大的可塑造性,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群体在自我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对学习的每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以及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不能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