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巴尔扎克说:“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数学问题是数学生命之源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四能”,即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四能”中显得尤其重要。怎样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呢?下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让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

  “学贵质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适时的引导、点拨,达到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的目的,显得尤为重要。“观察是思维的触角”,观察是人们认识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凡是通过学生自己看过、想过而获得的知识,学生就掌握得很牢固。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再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使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问题,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我用一根绳子的一端系住一个小球进行甩转,然后改变绳子的长短甩转三次,让学生观察甩转的长短与甩转成的圆的大小的关系。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自然而然地提出数学问题:“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这样引导学生自我探究,促使学生自我发现,真正产生问题效应。

  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什么都感兴趣,感到新奇。如果我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学习上也多动手、动脑,则有利于我们的教学。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去观察、思考,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发现

  问题。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动手操作的题目:羊村有三块大小一样的圆形草地,慢羊羊村长把第一块草地平均分成2份,分给懒羊羊1份;把第二块草地平均分成4份,分给美羊羊2份;把第三块草地平均分成8份,分给喜羊羊4份。我给每个学习小组发了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代表这三块草地,让小组合作用彩色笔图出懒羊羊、美羊羊和喜羊羊分到的草地,并要求分别用分数表示出它们分到的草地。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思考,很自然地提出“■、■和■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里隐藏了什么奥秘?”这些数学问题。这样,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三、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成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同时,他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去主动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自学课本内容,然后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表格、三角形纸片等学习材料,通过“量一量”“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提出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吗?”这一数学问题。如果我们能经常组织学生参与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

  四、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发现问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尽可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要用活教材,用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学习的素材,这样既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这课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有一间教室,要粉刷屋顶及四周,请你帮忙算一算共需要多少钱?学生马上提出疑问:教室的长、宽、高的长度各是多少?粉刷每平方米墙面的单价是多少?要不要扣除门窗、黑板的面积?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而生活也离不开数学的道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五、让学生在反思学习中发现问题

  学会反思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并且要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新问题,在反思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

  力。我认为应从四个方面去进行:(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

  识?(2)我们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3)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哪一步最为关键?(4)还有哪些不够明白的?或还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吗?另外,每学完一个单元,学完整册教材都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和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在反思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积极探究学生发现问题的渠道,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联系实际、自主探究和自我反思等数学活动中发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人生经历相当少,个体人格和思想还有较大的可塑造性,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群体在自我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对学习的每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以及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不能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目标,力求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打破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局面,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