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45-02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理念之下,要让现代的年轻人拥有敏捷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课程的开展成为了很重要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小学数学教育是最重要的阶段,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具备一方面来自于先天条件;另一方面是需要老师在后天的教学中去开发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排样相当的重要,所以老师必须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目前,我们国家的全能型人才还相当的稀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小学生开始着手培养,让学生积极的人面对学习,因此,国家把对学生思维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作了重大的改革,重点改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全能型人在打好基础。笔者认为,要做好该基础工作必须从小学生的数学课堂开始做起,具体方法如下:

  1.游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中,要想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可以采取做游戏的方式,小学生玩乐是他们的天性,要让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学到东西是最好的教育形式,这样学生不但不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而且会不由自主的爱上学习、爱上数学课,完全调动出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 用列举法求概率"这节课中,准备了两枚一元硬币(用来引出两步实验);牌面数字都为1、2、3的黑桃、红桃两组牌(用来引出稍微复杂的两步实验);两个骰子(用来引出更复杂的两步实验)、牌面数字也为1、2、3的草花牌(用来和黑桃、红桃搭配引出三步实验)。先从同时投两枚硬币判断是否公平的游戏得出――"公平不公平,概率来说明";再从两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来设置问题使学生感到结果复杂,如何才能不重不漏地写出全部结果呢?从而引入课题――用列举法求概率;在学生初步探索两步列举法后再设置同时投两个骰子的情境使问题更复杂,最后设置从三组牌中同时各摸出一张的情境引入三步列举法――树形图,这样就完全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教学目的里面,老师就好像是一个魔术师一样,小学生的孩子正好对魔术充满着好奇,更愿意听老师讲解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完全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但替代了落后古板的教学方式,而且达到了现代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目的。

  2.角色扮演,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生中扮演着很重要的引领作用,因为小学生及其容易模仿,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非常的强,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已经适应不了现代学生的需求了,所以教师们必须清楚的认识这一点,在日常的教学课堂里最好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角色去给学生们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在课堂里面要以学生为主,给每一个学生最正确的指引,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勇于创新的潜力。教师可以一会儿是提问者、合作者、评判者和领导者。让学生以教师为学习的榜样,在教师的培养下茁壮成长。总而言之,教师在课堂上引导的必要性是不容忽视的。例如:可以上一堂以学生为教师的公开课,让学生提前备课,自己搜索课堂上需要准备的材料,老师再加以指导。

  3.化静为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1 以画激趣。小学生都喜欢画画。我根据学生的这一爱好,让他们自己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食物来激发兴趣。例如,教"7"的认识时,我先让小朋友用"简笔画"画出自己喜爱的6只动物,然后再画一只,数一数,一共画了几只?使其明白6添上1是7,7比6多1,6比7少1。接着叫小朋友从左往右数把第7只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再说一说从右往左数涂了颜色的是第几只?一共有多少只?使之明白基数与序数的意义。这样引起童趣,既调节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又诱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快乐地获取知识。

  3.2 以摆激趣。老师提出问题,不定框框,不搞机械操作,而是让学生自由地摆弄学具来解决,使之通过主动发现和探索来激发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拿出表示2的图片,然后拿出表示2的倍数的图片自由摆弄,接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几倍?如10是2的5倍,8是4的2倍,10是5的2倍等等。再想一想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了知识。

  3.3 以做激趣。根据小学生凡事都要自己做一做的特点,让他们动手动脑自主参加数学活动来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这是一个比较抽象、难于掌握、学生感到乏味的内容。

  3.4 以用激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我尽量把数学知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用数学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兴趣。例如,教"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数一数,全班有几个小组?每组有几人?男生多少人?少先队员多少人?并把这些数据编成应用题,自己来解答,使数的认识和应用题联系起来,相互促进。又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时,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修理摇晃的木头椅子,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房顶为什么要做成三角形的?拉闸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这样,随着一个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总之,学好数学其实不是一件困难的事,要对学习数学有兴趣,找到自己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好的做题习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景和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整个课程过程中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析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在解题过程中做出果断选择,进而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目标,力求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打破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局面,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