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未命名 > 正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sansa202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是一个“质疑―探索―释疑”的过程,只有提出质疑,才有主动探索的动力,进而加强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掌握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技巧,出现课堂沉闷、学生提问积极性低等问题。

  一、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善于提问

  尽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多以形式化的符号体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将数学内容与生活经验相结合,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才能让“死”的形式符号变成“活”的知识,吸引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进行耐心疏导和解析,保持学生提问的热情。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能够使课堂气氛更为活跃,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以“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为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过程枯燥无味,并且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从而降低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在教学时,利用热门的动画片《熊出没》为学生创设情境:“李老板让光头强在3天内砍90棵树,他第一天砍了20棵树,第二天比第一天多砍了6棵,第三天比第一天多砍了4棵。我们来帮他算一算,他在三天内有没有完成任务呢?”因为学生对动画片有很大的兴趣,当笔者创造这个情境时,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并开始进行计算。笔者又追加一些问题:“如果他要完成任务,那么每天至少要多砍几棵树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会发现数字的计算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过程。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计算,最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并提出质疑。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两位数相加的计算技巧,同时还能让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提出疑问,从而采用更方便、快捷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通过引导学生深思让学生巧妙提问

  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即便自己很努力地调动课堂气氛,采用小组讨论、课堂提问、创设情境等多种方式来展开教学,然而实际效果并不佳,很多学生仍然毫无反应,学习的积极性很低。实际上,这是因为教师没有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进行分析,或者是没有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例如,有些教学内容讨论的意义不大,不适合开展讨论教学;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难以吸引学生兴趣,或者是创设的情境不够贴合生活等,无法促进学生进行思考,更难以让学生提出疑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材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方案,才能更好地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进行巧妙提问。

  1.充分利用知识产生的背景来引发学生思考

  知识产生的背景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关,将问题放入熟悉的现实情境中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关注,促进学生对新知?R进行主动探究。以“小数”这个知识点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疑虑,从而引发学生深思。

  2.结合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

  学生一般比较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利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探索欲望。以“位置确定”这个内容为例,笔者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航行中的大船出现故障需要请求援助时,船上的人该如何表述其地理位置,让救援的人快速赶到呢?”由于这个问题牵涉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比较容易吸引学生兴趣。学生立即进入思考和热烈的讨论当中,最后笔者引出相应的课题,引导学生通过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一个精确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方式更容易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并在思考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利用多媒体中的教学资源促进学生思考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中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全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在“认识分数”这一内容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分数”的概念,笔者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个分蛋糕的小视频,并对学生提出问题:“小明家有6个人,爷爷过生日的时候,家里买了1块蛋糕,并将蛋糕平均分为6份,那么每个人将会得到多少蛋糕?”然后用动态视频演示蛋糕被平分为6份的画面,并在每一块蛋糕旁边标上“”字样。这时,有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如果爷爷将蛋糕让给了小明,那么小明所得到的蛋糕该如何表示呢?”这与笔者的课堂预设刚好符合,于是笔者再利用多媒体将蛋糕中的两块(两个)单独放在一边,并用不同颜色标出,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分数表示“两块蛋糕”,很快学生就得出了答案。

  三、通过掌握提问要点让问题更有深度

  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常常会提出偏离大纲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引导,让学生所提的问题更有深度,与教材有更大的相关性。

  1.引导学生对教材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学生提出一些与教学内容偏离的问题,虽然能够有效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但是对于学生知识水平的提升意义不大,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大纲的重难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疑问,从而提出具有教学价值的问题。以“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为例,为了让学生能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思考和讨论,笔者对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你在分数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分母不一样时,你该如何对它们加减呢?”然后笔者在黑板上写出几个分数。很多学生看到问题时,都感到束手无策。这时,有学生举手提问:“老师,既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乘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时,其分数值不变,那么我们能不能将它们全部变成分母一样的分数再进行计算?”我:“这个同学问得非常好,那么我们来试一下就知道了。”然后学生便按照该同学的思路进行计算,最后得出了结果。

  2.引导学生提出具有体系价值的问题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师不光要注重零散知识点的教学,更要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提出具有体系价值的问题,来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以“8的乘法口诀”这一内容为例,笔者在教学时,对学生提出问题:“今天老师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价格与8的乘法口诀有很大的关系,总价不超过100块,大家能够猜出这本书的价格是多少吗?”然后学生就会进行猜测:“是8块吗?”“是16块吗?”……不断提问,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逻辑也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质疑,并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在解题过程中做出果断选择,进而优...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目标,力求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打破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局面,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