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247-01

  一、前言

  当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独立发展的个体,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及特点,在教育思想上如果只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则会导致创新知识能力的缺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去看待问题,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学知识中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进行知识的联想,活跃他们的思维,有助于调动创造性,增强学习兴趣。

  二、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实例进行讲解

  新课改下,数学的教学方法要求结合实例,教师要将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将学习过程和研究过程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多方向、多角度去分析问题[1]。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强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而且联系生活实际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平均数问题》一课中,以学生成绩为例,已知三名同学的数学期中考试分别是95分、93、及88分,要知道他们三人的平均分,就得结合“总数÷人数=平均数”这一运算公式,先求出总分为276分,再除以3人,最后得到平均分是92分,这个问题就是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延伸性的练习内容:假设自己进行了三次跳绳运动,第一次跳了67下,第二次跳了76下,要想三次平均成绩可以达到80下,第三次至少要跳多少下?这就要求运用倒推的方法,三次跳绳而平均数是80下,那么总数就是240下,用三次的总和减去前两次的数目就得出第三次的成绩是97下。这是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该知识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多方面创造性地应用知识,在促使学生积极思维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在课后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创造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就可以逐步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养成创新能力。

  三、设计教学实验以直观感受创新教学

  由于数学知识的连接非常紧密,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用文字进行讲解,这样会增加教学难度。教师可以根据数学知识点,设置带有启发性与关联性的教学实验,让学生根据实验中所包含的特点,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数图形》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课,数线段的条数,数三角形的个数等问题,不仅是凭直观数简单的数,还要考虑图形的组合。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好奇心和兴趣得到进一步升华。借助数学教具可直接观察图形的构成,用三3根小圆棍在桌上能摆出一个三角形,而4根小圆棍则摆出了两个三角形,三根三角形则需要7根小圆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以上几种不同情况在表格中列出,摆出的三角形分别用了几根小圆棍,是否还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并在旁边画出图形标示,课后可以找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体,引导学生加以思考,活学活用,让他们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而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实验素材,特别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用具等辅助工具,为学生进行数学实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在遇到有深度的教学问题时,勤于思考,将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问题解决方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2]。

  四、以小组学习方式开展创新教学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实践改革,通过改变传统授课模式,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探讨,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开阔学生的思路,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优化,为将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引导组员之间进行讨论,有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制定解决方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既促进了组员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又使每个组员都能提高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活动中,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能力。以《认识人民币》这一课为例,学生们在课前准备几张不同面值的纸币,在课上模拟出生活中买卖商品的场景,小组成员分别体验顾客和销售员之间的对话,充分感受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及相应的购买力,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还能利用小组成员之间并不相同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交流各自对于创新思维的心得体会,让他们勤于思考,拥有体验成功的机会和喜悦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给了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并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使组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得到经一步提升[3]。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使他们增强了自信心,这样以后在任何情况中都能勇敢面对,还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与学习效率,在各种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

  五、结束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自身的教育理念,通过转变教学模式,时常带领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帮助学生将知识和生活相结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外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与机会,还能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竞争意识、勇于挑战自我及好学上进的精神。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活跃思维,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问题。这样充分地把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创新的习惯引入生活,密切联系实际,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策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趋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2-0171-01 新课改提倡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从生活场景或是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

    sansa2025教育师范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人生经历相当少,个体人格和思想还有较大的可塑造性,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群体在自我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对学习的每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以及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不能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离不开思维,小学数学教学,如果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在解题过程中做出果断选择,进而优...

    sansa2025教育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