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工科类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sansa2025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随着我国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人们越来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加强学生的锻炼,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创新能力。而由于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对其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人们必须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学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内容应用到其中。这样不仅使得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还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下面我们就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还在学生教学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指导作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而且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参与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积极的发挥自身的智慧来很好的解决在生活中存在着数学问题,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在学生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主要都是通过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但是由于数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比较抽象,而且在数学教学中的实物表象也比较狭窄,因此这就导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只对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进行重视,而忽视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活动。为此,人们为了让学生对小学数学的相关的知识进行掌握,我们就必须要对将数学教学的课堂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向结合,从而让小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自身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拓宽,这样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还使其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三、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才采用的课堂理论教学的方法来对其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但是由于小学数学的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过于抽象,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这些知识进行很好的掌握,因此我们就要通过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使得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自主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很好的提高。其中主要的培养方法如下: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打破传统的以问题为起点,以结论为终点,即“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积极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问题―探究”开放式过程。一题多问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其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在面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可以出示这样一题:某工程队修筑一条长800米的水泥路,已经修了总长度的25%,试问:已经修了多少米?还剩余多少米?剩余的部分占总长度的百分之几?剩余长度和已修长度的比是多少?已修长度比剩余长度多百分之几?……如此一题多问,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有利于其发散思维的培养,进而有助于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四、积极引导质疑问难

  小学生拥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蕴藏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恰是激活思维的诱发剂与原动力,教师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要认真对待,需予以正确地引导与鼓励,切忌在言语行动上挫伤其积极性。

  五、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通过合理设计,创设出有助于发现知识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用他们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并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提高创新能力。如在教学“长、短”时教师通过出示绳子、尺子与橡皮等实物,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随后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让大家说一说哪个长哪个短?是如何判断的?方法有几种?学生则通过比一比,量一量,获得比较长短的多类方法,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六、加强操作实践的应用

  儿童心理学研究标明:思维始于动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画、摆和拼等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将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使自己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不流于形式。因此,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目睹自己创造成果,体验创造的乐趣,进而有效地提高求知欲望,增强其创新能力。如在进行“长方形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下课桌桌面的长度与宽度,或者动手剪一个规定长与宽的长方形等等,让学生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充分了解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有效促进小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七、运用激励性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成果应给予明确的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其看到成功的希望,即便不全面甚至错误的思路也不应一棍子打死,在耐心指导纠正后应予以鼓励。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基础,注重对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革创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鼓励学生发现、创造,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乐学、易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着力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以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八、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还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有利于我国社会人才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sansa2025

sansa2025

这个作者很神秘

猜你喜欢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302-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是人积极主动地发现新问题?p提出新问题?p创造新事物的思维,这种创新思维...

    sansa2025未命名
  •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由于社会经历和人生经历相当少,个体人格和思想还有较大的可塑造性,心理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使得小学生群体在自我监督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难以做到对学习的每个环节形成有效的自我监督,以及给自己及时有效的反馈,进而不能对...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183-01 小学数学的课程特点就是实际化与生活化,该课程在学生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置否,因此,教师们在对学生进行实际教学的时候,应该在根本上...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小学生受年龄的限制,大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体系,他们处于人生中黄金的成长阶段,这个时期的学习是塑造思维的重要阶段,抓住小学时期的学习可以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生受益的事情。其中,数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

    sansa2025人文社科
  •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的前提,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试想如果学生的想象力都被教师的想法所禁锢,何谈创新?有位德国数学家曾经这样形容他的一位改行的学生:“对于数学,他太缺乏想象力了。”这句话充分...

    sansa2025理工科类
  • 小学数学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之法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数学教师都有一个目标,力求使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的展现,打破过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者的局面,要多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新时期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生主体地位的...

    sansa2025人文社科